上海,这座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电影之城迎来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6月14日,随着首场放映的进行,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精彩丰呈的节展活动将持续至6月23日。

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于1993年创办中国首个竞赛型非专门类国际电影节。经过三十多年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上影节以影为媒,再一次向全球展现和传播上海的魅力与活力。

首映首秀再创新高

开放、多元的上影节金爵奖评选和国际影片展映,历来备受瞩目。本届电影节,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50部参赛作品进入金爵奖五大单元的评选。包括竞赛片在内,将展映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61部影片,世界首映和国际首映比去年提升了25.5%。

电影节期间,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位海内外嘉宾将齐聚上海。金爵奖主竞赛、亚洲新人、纪录片、动画片、短片五个单元的评委会,分别由法国导演陈英雄、中国导演曹保平、美国学者比尔·尼科尔斯、法国动画导演本杰明·雷内、新西兰导演马克·阿尔比斯顿担任主席。22位评委会成员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14部入围影片中,12部世界首映、2部国际首映。管虎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魏书钧的《阳光俱乐部》、顾长卫的《刺猬》和张大磊的《星星在等我们》4部华语作品将与来自11个国家的10部影片一起展开角逐。6月22日晚将揭晓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奖项归属。

担任本次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的法国导演陈英雄说:“和其他评委一起观看、讨论电影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电影节总是一个能发掘新人、欣赏名导作品的好机会,期待和评委、影迷们一起探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

在6月14日举办的主竞赛单元评委见面会上,评委梁家辉和周迅向包括陈英雄在内的国际影人自荐,并邀约他们在中国创作下一部电影,希望借由担任评委、共同探讨电影艺术这一契机,促成中外电影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备受瞩目的亚洲新人单元中,王昕睿的《我和我母亲的疼痛》、张旭煜的《鱼刺》、曾志的《这周五的游乐场》、张罗平的《栖身塔》、鲁丹的《冬旅人》、臧连荣和许若谷的《岁岁平安》6部华语作品入围。今年,也是亚洲新人单元创设二十周年。

2004创设之初,仅有不到100部作品报名参赛亚洲新人单元,本届电影节,报名参加评奖的作品达到314部,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年来,亚洲新人单元挖掘和推出了一大批如今活跃在世界一线的电影创作者。曾在2006年第三届亚洲新人单元获评委会特别奖、最受大学生喜爱奖的曹保平,本届电影节回归担任亚新单元评委会主席,他说:“创造力,独特性,陌生感——这些弥足珍贵的特质,是我们希望在新人身上看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20日的亚洲新人单元颁奖典礼上将有一个特别环节,向去世的大卫·波德维尔、万玛才旦和何平导演等,表达致敬之意和缅怀之情。电影精神的传承,也是电影节的使命所在。

展映影片多元荟萃

电影节期间,全市16个区的47家展映影院共同迎接影迷的到来。据官方购票平台淘票票截至6月12日晚间的数据,本届电影节的461部影片将总计放映1624场,目前出票量45万张,已经超出去年观影人次总数。购买本届电影节的影迷中,约七成为上海本地影迷,另有29%为来自江苏、浙江、北京、广东等地的影迷。本届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影片展映除了在上海的影院展开,也安排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的影院进行。

新片首映与经典再现,历来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的主要特色。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为郑大圣、崔轶导演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一红色经典屡次被改编成艺术作品,1958年由孙道临主演的同名电影成为中国影史佳作,2018年上海歌舞团创排的同名舞剧常演不衰,从银幕到舞台又到银幕,画出了一道艺术的螺旋。

6月15日进行世界首映后,《永不消逝的电波》还将出现在“城市·光影: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展映单元与广大观众见面。这一展映单元,精选国产新片和不同时期的上海题材作品,包括新配沪语版《乌鸦与麻雀》、1949年公映的《三毛流浪记》、记录上海改革开放初期工人生活的匠心之作《都市里的村庄》、贾樟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作的主题纪录片《海上传奇》等。

本届电影节特别策划的“幽兰雅韵:戏曲电影新萃”暨长三角戏剧电影展,精选沪苏浙皖出品的优秀戏曲电影代表作集中展映,包括滕俊杰导演的京剧电影《锁麟囊》、2023年的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以大银幕赋予昆曲全新魅力的《牡丹亭》、4K再现徐王流派魅力的越剧电影《双飞翼》以及黄梅戏电影佳作《六尺巷》等。其中,《锁麟囊》在开票当日便告售罄。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38部最新法国电影和30余部法国经典电影或法国参与合拍的电影,将在各展映单元里与中国影迷集中见面,展示当代法国电影的多元视角和社会面向。近年深受影迷喜爱的“戛纳零时差”单元今年回归,为影迷带来15部刚从戛纳电影节新鲜出炉的影片。

文旅融合市场前沿

本届上影节主题为“电影之城”,除了47家展映影院,上海的主要商圈、重点区域,大街小巷洋溢着电影节作为人民节日的浓郁氛围。6月15日晚上,一群闪耀银幕的中外影人和金爵奖评委会全体成员,将走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期间举办的金爵电影论坛,每每以预见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转型为议题,给予电影人们启迪与思考。今年的金爵电影论坛共9场,继续以热点话题凝聚发展合力,放眼产业发展新格局,关注技术最前沿,如聚焦差异化发行机制、中国电影“走出去”、人工智能+电影、香港影坛新生代、IP全球多元化开发等,关注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被影迷称为“大师班”的电影学堂,将迎来陈英雄、赵德胤、比尔·尼科尔斯、岩井俊二各自分享电影创作的洞见。

以“科幻+电影”的名义,电影节期间,科幻电影人、科幻作家、科学家将再度相聚松江,探讨人工智能与科幻电影的双向赋能。今年的科幻电影周包括科幻电影主题展映、科幻电影主题论坛、科幻文学IP/影视项目推介、“未来引擎·电影英雄”之夜、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等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18年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发出邀约,将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盟方代表来到上海,相聚“一带一路”电影周。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展映单元以“勇气之路”为主题,放映18部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影片。去年获得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男演员的大鹏、曾荣获第2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内容奖最佳女演员奖的姚晨,受邀担任本届“一带一路”电影周推广大使。“一带一路”电影周“拉美风情嘉年华”,通过“拉美快线”巡游巴士展示拉美文化,通过“拉美风情街”集市,推介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国家城市文化。此外,电影市场“影视政策及取景地推介会”,金爵论坛“交融与共生:电影与城市论坛”,未来影院单元的文旅融合相关内容洽谈等,也都将围绕文旅融合的话题展开讨论和洽谈。

6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电影市场,汇集电影产业发展新技术、新潮流。137家自海内外的影视机构将亮相市场展会,其中不乏沙特、英国、格鲁吉亚等近年的“新朋友”。电影市场同期将开展“电影发行市场”“IP影视开发大会”“影视+文旅”等14场系列活动和9场产业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