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

中铁十七局承建

国内单体最大吨位二次转体斜拉桥

咸阳彩虹二路高架桥

历时105分钟完成第二次转体

成功攻克全线关键技术节点

创造全国同类工程施工新纪录

中铁十七局承建咸阳彩虹二路高架桥北起玉泉西路,南至宝泉路,全长885米,跨越徐兰高铁、陇海铁路等9股铁道,连接咸阳南北城区,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区立体交通路网,为打造“大西安”都市圈咸阳核心区注入新活力。

大桥转体部分主塔为A字形桥塔,高84.778米,梁体长221米,总重量约5万吨。由于工点紧邻铁路营运线,平均每4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加之西安地铁1号线双管隧道贯穿转体承台群桩基础,如何让数万吨的庞然大物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建设者面临的技术难题。

01

举重若轻,巧用“绣花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塔柱施工

为降低施工对既有线影响,项目技术团队会同业内专家多次开展方案论证,结合实际创新采取了“独塔单转+塔梁共转”二次转体工法,通过将主塔、主塔+梁体按次序分别转体,解决了桥梁转体重量大、转体基础上跨地铁、主桥施工紧邻既有线及作业面狭小等多项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主塔转体

要想举重若轻,必先举轻若重。实现大桥“华丽转身”的关键在于转体系统的核心部件。项目技术团队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径7.78米、设计承载力8万吨的超大直径盆式转体测力支座,有效解决了大吨位桥梁转体过程中受力集中的问题,刷新国内同类施工纪录。

02

挑战极限,赋能品质建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桥梁转体前

在105分钟的天窗时间内,如何快速将5万吨的桥梁顺时针精确旋转93度?项目技术团队依托“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建立“塔梁共转”实时监控系统,综合应用BIM、三维可视化交底等手段进行模拟分析,严控各项工序一步到位、转体施工一次成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桥梁结构监测系统

项目成立创新工作室,专题开展“塔梁共转”精细化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转体过程中,建设者综合运用自动照准技术及高清微距监控等先进设备,将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当桥体旋转距设计角度剩余1度时,动力系统平滑切换为点动模式,通过精细调控确保桥体精准就位。项目总结形成的系列关键控制技术,填补了行业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03

转过无痕,筑牢安全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桥梁桩基与地铁关系示意图

西安地铁1号线双管隧道贯穿转体承台群桩基础,盾构区间与桩基间空间狭窄,最小距离仅1米。项目技术团队加强地质勘探、建立监测系统,配合三向预应力体系等措施,开展数据验算分析,确保支座转盘上部结构刚度满足“二次转体”承载力,同时兼顾地表沉降影响,为复杂城市环境下大跨度桥梁转体系统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三维技术模拟主塔转体

鉴于桥体主梁距铁路线最近仅4.05米、施工管控要求严格的客观条件,项目技术团队引入电子雷达防侵限系统,通过扫描式激光雷达矩阵形成空间电子幕墙,对施工作业进行实时监测预警,配合动态优化施组、网格化专员盯控等措施,护航国内单体最大吨位斜拉桥平稳有序实现“华丽转身”。(中铁十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