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大爷心里有点烦。前不久胃肠镜体检时王大爷发现自己有多发的肠息肉,他听说大部分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过来的,这下把他吓得不轻,一刻都不敢耽误,急忙来到汉寿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求诊治。

消化科的医生为王大爷做了创伤最小的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手术,睡一觉手术就做完了,术后恢复也十分顺利。

本以为,息肉都摘了,这下可以高枕无忧了,他又听说肠息肉切除后有一部分可能会复发,王大爷心里又不是滋味了。

消化科的医生把王大爷的担忧看在眼里,赶紧安慰王大爷,告诉他,人吃五谷杂粮必然躲不过代谢问题,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很多人这一生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肠道问题,而肠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良性肿瘤,一部分原因与家族基因或者遗传相关,一部分是与我们饮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只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一部分息肉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出现。

是真的吗?改善饮食,可以避免肠息肉问题?

是真的!下面,汉寿县人民医院消化科专家带您一起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一、肠息肉的风险管理

1.发现后要及时治疗

一般情况下,肠镜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在肠镜下切除,以免带来一些严重后果。

腺瘤性肠息肉虽然生长缓慢,但它是肠癌的重要源头;增生性及炎性肠息肉虽然对身体的危害性小一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些症状,比如长期便血、腹泻甚至肠梗阻等。

因此,切除肠息肉是预防肠癌发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保持肠道健康的有力措施。

目前,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已经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最常见的治疗方式。

2.要注意治疗后的复查

目前对于大肠息肉尚未有明确的独立病因,因此在生活环境习惯未能改变的情况下需要在术后3-6个月再行一次肠镜以防息肉再次生长。

二、肠息肉切除后日常饮食管理

1. 增加纤维素的摄取

食物中的纤维主要功用是使肠蠕动正常,增加粪便的体积,并减少粪便停留在大肠内的时间。

大肠内所存在的粪便,会使细菌活跃,并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当饮食中缺乏纤维,结肠内的粪便会变得干硬,再加上通过速度迟缓,腹壁肌肉变弱,使得排空时间延长,若时间过久,则患结肠息肉的几率就会相对提高。所以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黄色软便为佳

2.减少油脂食物摄取

饮食中的油脂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还可使正常细胞早期变异,从而演变成肿瘤。无论是动物性脂肪或植物性油脂,都尽可量减少。

食用过多的油脂,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可在小肠内刺激胆酸分泌,肠内胆酸量过高时,易变成致癌物,从而助长息肉细胞的生长。由此可见,高脂肪的饮食与肠息肉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

3.滋润清肠通便饮食

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4.饮食宜清淡禁咸辣

不要过多的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5.多食营养素丰富的饮食

多食富含钙、镁、硒、维生素D、维生素E、姜黄素、叶酸、槲皮素、胡萝卜硫素的食物。研究表明,这些营养素有预防肠道肿瘤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寿县人民医院消化科专家提醒您:食物对肠息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食物对肠息肉的作用并不是吃一顿或吃一种食物,马上就显现作用,也不是人人都有作用,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只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慢慢地会显现其防治作用。

少吃肉类多吃植物蔬菜,少吃荤食多吃素食,择食品种是越多越好,加工的过程是越简单越好。

除了饮食,大肠息肉患者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最后,对于有大肠息肉或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检查,以期早期发现息肉并及时处理。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 汉寿县人民医院 瞿慧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