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特约记者 闻一楼

每年的春季拍卖,不仅是一场艺术品的盛宴,更是业界翘首以盼的市场“风向标”。2024年国内外各大拍卖行的春拍近日纷纷收官。其中,中国嘉德近5000件艺术珍品共录得17.37亿元成交总额,平均成交率达80%,诞生23件超千万元拍品。近现代书画板块最高价为傅抱石的大幅山水画作品《西岳雄姿》,以8280万元成交。古代书画板块最高价拍品为9200万元成交的元代赵孟頫《行书三札卷》。佳士得香港2024春拍“二十世纪艺术”“二十一世纪艺术”两场拍卖总成交额7.42亿港元,总成交率84%。超千万港元拍品共18件。其中,安迪·沃荷《花》、赵无极《10.01.68.》两件作品超5000万港元成交。成交的4件赵无极作品总额达1.296亿港元。荣宝斋(深圳)2024春季拍卖会近700件拍品以1.3亿元收官。其中,李可染《三峡石壁·诸葛亮语》以人民币667万元成交,傅抱石《秋山登临》以人民币747.5万元成交,吴冠中《飞瀑图》以333.5万元成交。

“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谈及中国艺术市场的活跃趋势,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艺术市场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华艺术品这两年每年的交易量都很大,2021年中国市场占全球艺术市场销售份额的约20%,全球排名第二。2022年大约占17%,全球排名第三。

梅建平发布的“MM中华艺术品2023年度指数”研究结果显示,2001年至2023年期间,中华艺术品价值指数从2001年初的1涨到2023年底的9.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3%,跑赢了以欧美艺术家为主的ARTDAI当代艺术品价格指数(年复合增长率6.4%)以及印象派价格指数(年复合增长率2.1%)。梅建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代艺术品主要都是以西方艺术家为主的,而如今的数据结果显示,中华艺术品的价值指数要远远好于印象派和当代艺术品,这对投资者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据了解,该指数由梅建平与中外多位专家共同研究编制而成,采用苏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浦斯三大拍卖行在北京、上海、新加坡、巴黎、伦敦及纽约等六地的拍卖记录,包括价格指数、景气指数、流动性指数及艺术家热度四项指标,目的是为中华艺术品市场提供科学、系统、可比的指数体系,科学理性地进行中华艺术品的定价。“MM中华艺术品2023年度指数”创建了水墨画和油画两项分类指数,结果显示,2001年至2023年期间,水墨画指数年化收益率为8.8%,尽管略逊于油画指数11.5%的年化收益率,但依然表现不俗。同时,水墨画指数的波动性要低于油画指数。

此外,从艺术品流动性角度看,2001年至2023年,作品流动性最佳的三位中华艺术家分别为吴冠中、赵无极和林风眠。“名家名作依然具有不错的流动性和相当的市场热度”。梅建平认为,中华艺术品的买家组成非常复杂,包括整个大中华地区的藏家。“随着整个世界华人圈财富的增加,中华艺术品的市场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