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保定市徐水区苒茂农业科技园,4500亩小麦机收完毕,预计平均亩产1200斤。“原来一年一茬玉米靠天收,如今这些山前库边的坡堑地变成高产麦田!”附近村的百姓闻讯,纷纷前来取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还是那块地,只要有信心、下功夫,科学管理,就有好收成。”苒茂农业科技园经理张新国说,2021年末,在当地政府组织下,他们开始对徐水区瀑河乡山前坡地、水库河滩,涉及千余户的5000多亩低效田进行整体改良、耕种。

“高低不平,地块零散,灌溉不便,当地百姓一年只种一茬玉米,收益不高。”面对群众期盼,张新国带领管理团队吃住在园区,将零散坡地、沟堑推平连片,购置农机具、喷灌设施,配套机井40眼。依托河北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与粮食收购及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农业。

2022年夏秋两季,改良后的土地上收获了2000亩小麦、3000亩玉米和连片的高粱谷子。“第一年小麦亩产虽然只有500斤,但在百姓眼里也是破天荒。”亲历土地整治的瀑河乡贾庄村干部王文平说,周边100多名进园务工村民不仅学到了农业新技术,还有了土地租金、务工薪金收入。

政府支持、百姓受益,张新国团队劲头更足。2023年,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4000亩,小麦亩产1000斤。当年秋季,他们就把麦田面积扩大到4500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苒茂农业科技园背靠太行山脉,环绕瀑河水库,适宜发展休闲农业。张新国带领员工疏通园内道路、栽植花草、安装路灯,增加射干、紫苏、菊花等中药材品种,线上线下宣传推广,药材采摘、研学实践、水库观光、田园写生等农旅融合业态蓬勃兴起,各方游客纷至沓来。

科技加信心,薄地能生金。“继续加大投入,精耕细作,把农业园打造成山乡科技兴农示范区、农旅融合金名片,基地联农户,带动周边百姓共同富裕。”张新国对未来充满信心。(曹桂彬 刘柯旋 文/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