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馆有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情况:一吃凉的,胃就不舒服,有时候还会胀痛,严重时还会拉肚子,有时候就算不吃凉的,胃也会不舒服,日常也会怕冷,腹部摸起来还很凉。

在中医脾胃专家林凯玲的诊断中,这种情况多是脾胃虚寒了。

今天,邀请了 宏韵中医的内科副主任医师林凯玲,今天教大家如何用中医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凯玲主任强调:我们要先知道,自己脾胃虚不虚,寒不寒,才好断了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脾胃虚寒自我判断

1、看外形:面色暗淡发黄,嘴唇色淡无华、鼻尖色白枯槁、瘦弱或虚胖。

2、看症状:胃口不佳、容易腹胀、胃痛隐隐、腹部怕冷、喜温喜按、大便溏泄、排便无力、睡眠不好、四肢不温等。

3、看舌象:舌质淡白,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

脾胃虚寒,大多是阳气缺失了

之所以出现脾胃虚寒的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身体的阳气缺失了。

中医说阳气对人体对有温养、促进代谢、生殖、生长的作用,阳气就像太阳一样,太阳出来了就觉得身上暖洋洋的,阳光充足了,气候温暖,万物才能很好的生长。

所以,像出现怕冷身上怎么暖都暖不热,精神不好,大便稀溏、甚至夹杂着没有消化完的食物,四肢水肿,睡眠不好等这些症状,就是因为阳气不足了,阳虚了,导致阳气不能温煦身体,脏腑功能减弱了。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脾胃的阳气不足,热量减弱,阴寒从内而生,导致脾胃的功能下降。

调理的根本在于强健脾胃,补充体内阳气。

案例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位男性患者,年32岁,平时很怕冷,不管冬天还是春天,只要吃点凉的就会腹痛、拉肚子。他从去年到现在,消瘦了有20多斤,胃口不好,睡眠也差、精神疲惫。

林凯玲教授一看舌苔,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

辨证他就是典型的脾胃虚寒症。

调理应当:温养脾胃,理气止痛。

于是,开方:饴糖、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生姜。水煎取汁,加入饴糖溶化,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如何?

用药一个疗程后:腹痛腹胀情况减轻,胃口和睡眠皆有好转,但大便依旧不成形;

复诊后继续调方,再服药一个疗程:之前的不适症状都消失了,大便也正常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长了10斤肉,腹痛腹胀的情况已经改善了很多,身体也温暖起来了。

本次治疗思路

脾胃虚寒,既要解决虚,也要解决寒。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 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
  • 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
  • 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
  •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加减药方,不能自行配药,如有需要,林凯玲教授可以在坐诊之余帮你辨证,给你具体的用药建议!

艾灸健脾温阳

除了中药调理,艾灸健脾也是极好的选择,大家在日常中都可以操作起来。

艾灸具有温中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

  • 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 胃俞(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 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 神阙(在上腹部,脐中央)等穴位,可以祛除寒气,强健脾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常调理

脾胃不好的人,尽量少吃寒性食物,多吃一些温补食物,利于脾胃运作,帮助消化、吸收,护养脾胃健康。

寒性食物是指本身性寒的食物。这类食物食用后,很可能会影响气血运作,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降低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不利于脾胃功能的运作,长时间很可能会影响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