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高考、中考、期末考的相继结束,又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暑期。

可是,不少家长,却开始担心,在家里,孩子们会整日与手机、平板、电脑为伍。

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孩子们的视力、专注力和学习力。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5种低成本带孩子“见世面”的方法,让小朋友的日子,可以过得更精彩。

所谓“见世面”,不一定要花多少钱,也不一定要去多远的地方。

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孩子从狭小的书桌中抽离出来,去见识未曾涉足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说:

如果你不能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么将来就有其他人来取代你,比如债主、警察,甚至是骗子。

学会与钱打交道,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越早和孩子正确谈钱,孩子才越有机会多了解人、钱和世界的关系。

菜市场,正是可以让孩子树立金钱意识的重要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奶茶多少钱一杯,明星小卡多少钱一张,很多孩子是知道的。

但我们每天餐桌上出现的蔬菜、肉多少钱一斤,孩子或许是没有任何概念的。

如果爸妈不引导,他们或许不会知道,一杯奶茶钱就顶得上一家人的饭钱,一张小卡钱就需要在菜市场站一天。

所以,带孩子去菜市场,不仅是能让他们明白体谅父母挣钱的不易,更珍视自己手里的零花钱。

也能让他们合理规划,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则是没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在菜市场里,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对蔬菜进行对比,价格、品质、品种、丰富度,都有哪些不同?

什么样的蔬菜可以选择在店里买,什么样的可以选择在摊位买?

找不到的蔬菜可以大胆问老板,甚至请老板推荐靠谱的地方去买。

这样,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和计划性,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决策性。

教育不应只在课堂上,菜市场就是孩子最好的生活课堂。

菜市场虽然不大,但就像一个小型江湖,能给孩子一个提前踏入社会的契机,可以让孩子感受人文,学会理财与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有什么又快又好玩,帮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方法。

那一定是,逛博物馆。

艺术家陈丹青曾说:

“我上过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就是博物馆。”

博物馆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在其中能得到所有,无论知识还是感受。

而里面每一件藏品,都是无声的老师,带我们回到历史的长河中。

它能把人类进化的万古千年,凝练成短短一天。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最好的办法是从博物馆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爸爸,就是一位重度博物馆爱好者。

从儿子读幼儿园起,几年间两人一起逛过近百个展馆。

庄爸爸知道自家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听官方常规讲解只能听个囫囵吞枣。

为此,他一般在带孩子逛博物馆前,都会提前查阅官网介绍,了解此次展览要看的重心是什么。

自己给孩子讲解时,尽量把科普和孩子的兴趣点糅合在一起。

他觉得,博物馆教育,不仅可以向孩子们分享艺术文化知识、使他们理解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培养审美艺术,还可以指引他们思考未来,完善道德与人格。

而从博物馆里获得的滋养,有时候,就像刻在记忆深处的锚点一样,留存的时间更久,可复用性和可迁移度更强。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

或许,我们也可以,从家门口开始,让孩子感受历史,启迪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亚鹏每年暑假,就会带着女儿李嫣回乡下小住。

看他微博发布的照片,一个小院,一井清泉,一枕凉席,一锅烩菜……

一股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父女俩还在乡间小路上骑自行车,惬意而悠闲。

在大自然的浸染下,李嫣也出落得阳光自信、清新脱俗。

很多家长,崇拜应试教育。

但课本,永远不应该是孩子的所有。

大自然,才是一本丰富的百科全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玩是最好的学习》一书中就提到: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在家里的后花园或者是附近的公园,孩子可以学到很多,比如自然色彩的奥秘、科学的原理、植物生长的秘密等。

趁着假期,带上孩子一起去户外,听听蝉鸣鸟叫,看看鱼儿戏水吧。

山川河流、鸟雀归林、炊烟袅袅,何尝不是另一种世面呢?

如果不想走远,就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玩玩。

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都藏着无穷的奥秘和高超的智慧。

在这里,不仅能调动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还能让孩子享受美好的玩耍时光。

再搭起帐篷,铺上一个垫子、放上几个面包、几瓶水、几篮水果,带孩子享受野餐的乐趣。

公园里还可以认识更多的小朋友,他们可以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

让孩子走出钢筋水泥的牢笼,走近大自然,见了天地的宽广,孩子的心胸自然开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云南德宏,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在高考中,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哥哥703分,弟弟730分,两人都报考了清华大学。

一家子两个小孩,为什么都这么优秀?

除了彼此之间的激励,父亲在采访中,透露出的一个细节,也值得我们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早在2013年的时候,父亲就带着兄弟俩去北京旅游。

而他们逗留最长时间的地方,就是清华大学。

那次之后,两兄弟不仅开阔了眼界,还确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考上清华。

所以,十多年的时间,兄弟俩为了这个目标一直不懈努力。

如今,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而且也磨练出了好的意志水平和开阔的思维。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说:

如果你想让人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搜集木头,也不要给他分配任何任务,而是要激起他对大海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只有看过大海的波澜壮阔,才会心向往之。

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好东西,才会有追逐的欲望。

所以,利用暑假和孩子一起去名校看看。

在见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后,或许就能激发他对大学生活的向往。

这,就像在他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但要注意的是,参观校园,并不是走马观花地拍个照,发个朋友圈。

而是需要父母提前做好功课,了解名校的教育理念和深厚底蕴。

这样,在身体的感知和精神的浸染下,才能真正激发起孩子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公共场合如何应付“熊孩子”,是社交媒体上永远热闹的话题。

有人主张严厉对待,让熊孩子们在路人社会上学些教训;

也有人主张心平气和,多多包容,孩子毕竟是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为是常情。

只是,身为父母,如何避免自家小朋友成为熊孩子,也是个长久的课题。

带孩子坐公交车,从一场小型旅途中,让孩子社会化,或许就是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网上一张照片走红了。

一位父亲,带着5岁女儿坐地铁。

老父亲站在黄线外,把手插在兜里,一动不动。

小姑娘有样学样,乖乖地站在父亲身后一排,也学着爸爸站得笔直。

只是,等待的时间有些长,她就轻轻地用头撞着父亲,非常听话。

路人看到这样有爱的一幕,抓拍下来,萌化了万千网友。

大家都夸爸爸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树立了好榜样,即使一言不发,却用行动将乘坐地铁的规则刻在了她的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即使孩子不明白为何要这样等待地铁,以后也会潜意识这样做。

所以,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多带孩子去乘坐一下公共交通设施。

并且,最好还能以身作则,去示范。

这样,既能让孩子们梳理起安全意识,也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人群。

明白,做什么,惹人喜欢,做什么,遭人讨厌。

要知道,最好的富养,永远是孩子变得有教养。

如果你舍不得去教孩子,那社会迟早会给他上一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

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孩子就如同一棵小树苗,父母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养分,他们最后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所以,很多父母常说,要给孩子更高的起点,给他更高的天花板。

哪怕不能生在罗马,也要给他见世面的机会。

而假期,则是用父母的格局和远见,让孩子学会见世面的好机会。

这些低成本的小事儿,或许正能帮助孩子去见见不一样的世界,练就好心态和好眼光。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王湾《次北固山下》

作者 | 纳豆,我在弹指间环游地球。个人公众号:四五页(dreaminggirls3)

主播 | 紫陌,微信公众号:紫陌讲故事。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