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毛主席这样说。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长征两万五千里路程是如何决定的,这就不得不提一些喜欢写日记记录的红军战士。

正是结合这些日记,再加上毛主席的亲自定夺,两万五千里路途才被确定。那么这些日记都记录了哪些内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录一生的日记

萧锋是一位跟着我党出生入死多年的老红军,不仅亲历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还参加了后来大大小小各种战役。

新中国成立之后,按理说萧锋终于可以过上安稳丰富的生活,可据他女儿所说,大部分时间里父亲都在没日没夜地写日记。

他表示在别的老人都在遛弯打麻将的时候,年迈的父亲总是戴着老花镜在桌子上写着什么,要不就是在整理材料。

其实萧锋已经写了整整64年日记,这在和平年代都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更不要说这整整64年几乎大多数时间他都在战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88年这一年,萧锋写日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甚至没日没夜地写。此时的他不仅上了年纪,身体也不太好。女儿察觉到父亲也许是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拼命留住什么,并没有干涉父亲。

有一次萧锋的女儿在夜里一两点钟醒来,竟然发现父亲房间的灯还亮着,便明白他又写日记忘了时间。于是他走进房间想要提醒父亲早点休息,可竟然看到了令他十分动容的一幕。

只见萧锋的脸上早已布满泪水,甚至连稿纸上都是干掉的泪痕。女儿以为他是身体不舒服,忙上前询问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萧锋眼含热泪地说

“孩子,我成千上万战友们的事迹似乎就发生在昨天!他们有的比我能力强,有的比我文化高,但他们都牺牲了。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一定要把他们的英勇事迹传下去。”

原来此时萧锋正在改写“血战湘江”的稿子,不免让他想到了长征路上的艰难以及战友们的相继牺牲,因此才会泪流满面。

其实在萧锋的日记中,很少提到关于自己或者自己家庭的事情。战争年代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他在战场上抢时间写出来的,战争胜利后日记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对之前事情的详写以及对战友们的追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6年,萧锋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家境贫困的他儿时便开始帮助父母放牛。所以后来他就经常打趣自己,只是一个井冈山底下的放牛娃。

在他12岁那年,便在偶然的机会下参加了革命,成为一名小红军。随后他便作为一名游击队员,四处跟着红军行动,大家也都很喜欢这个机灵的小伙子。

1928年,萧锋跟随共产党在赣南组织参加了农民暴动,另外参加这场暴动的还有很多当地的学生,其中就包括萧曼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萧曼玉是个初中生,和萧锋年龄相仿。萧曼玉虽然出生在富贵家庭,但很早就接触了共产党的启蒙教育。于是她便和萧锋一起,动员了当地很多农民百姓,参加了游击队。

二人年纪轻轻便能力超群,很快得到了组织的赏识。随后萧锋担任了泰和县紫瑶山的游击小队长,受过教育的萧曼玉便担任文书。

因为工作的原因,二人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萧锋经常向萧曼玉请教一些问题,她还成为萧锋的识字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在萧曼玉的指导和帮助下,萧锋不仅很快学会了认字写字,还开始在战斗间隙用写日记的方式继续学习文化知识。

也就是说一开始萧锋写日记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文化水平,可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大半辈子。

填补空白

老红军萧锋坚持64年写日记,为红军“战史”填补空白。

很快萧锋和萧曼玉在不断地相处中暗生情愫,随后二人在1932年成婚。

随后夫妻二人一起在瑞金的第一期团校学习马列主义,萧锋因为刻苦努力在学校的考核中拔得头筹,此时的他已经完全不是那个大字不识的文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之后,萧锋也爱上了写日记,希望能用手中的纸笔记录下来一些东西。

所以不管是在激烈的战争中,还是在行军的路上,他都会找时机写日记,就这样日记本成为和萧锋形影不离的存在。

然而不幸的是,1934年二人的孩子刚刚出生后不久,萧曼玉便和孩子一起死在了国民党的轰炸之下。爱人和骨肉的离世成为萧锋一生的疼痛,他也常常在日记中缅怀她。

但是时间不等人,在战争年代萧锋根本来不及悲伤,便再次投入到了斗争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3月,他跟随工农红军前往闽西的武平县进行工作调查,然而刚到那里没几天,便遭到了国民党的伏击。

检查组组长许卓不幸牺牲,因此萧锋临危受命,开始带领调查组进行反抗。

就在他们完成工作即将返回瑞金的时候,国民党突然增派了一个旅的兵力包围了检查组,足足有一千多人,而我党只有三百多人。

因为敌我力量太过悬殊,萧锋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是此次他们的调查结果十分重要,一定要想办法让当众要了解到这里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一边带队激烈反抗,一边利用间隙的时间写日记,将这里的情况都写在了日记里。随后他叮嘱身边的同志,若是有人活着出去,一定要将这本日记交给周恩来。

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一天一夜,最后只有包括萧锋在内的7人突破了包围,他也成功亲自将日记交到了周恩来的手上。

虽然日记上只有400多个字,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情况。虽然萧锋成功保住了性命,但是战友们的牺牲让他悲痛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红军开始了战略转移,两万五千里长征正式拉开了序幕。萧锋自然也是漫漫长征路上的一员,途中他依旧坚持着写日记的习惯,并且记录下来了很多英勇事迹。

很多人也许不明白长征是如何统计的两万五千里路程,在那里年个没有先进的测量仪器更不要说地标,那么红军是怎么知道自己走了多远的路程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箫锋日记的功劳,不管是草地露营还是月夜行军,他一直坚持记录着整个过程。在后来统计的时候,萧锋也是第一个拿出日记向毛主席报告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依托于这个日记,再加上毛主席的亲自核定,红军一共走过了11个省份,两万五千里的路程。

那么萧锋的日记里还记载了哪些内容,如今看来又有何价值呢?

有价值的史料

萧锋的日记填补了红军的“空白”,那么上面都有哪些内容呢?

在他的日记中,长征路上最惨烈的战役便是“血战湘江”,在之后萧锋每次回忆这场战役的时候,都会忍不住为战友们流泪。

1934年10月,萧锋担任红一共军团巡视团主任,以及三团代理总支书记。这天,国民党的飞机一边对我军进行轰炸,一边组织队伍向红三团阵地发起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民党军队一共发动了九次进攻,但是都被我军成功击退了。然而就在这时,敌人突然迂回到了红三团的后方,并且包围了三团的两个营。

情况危急,萧锋马上命令所有人向西面突围。在帽子领的突围中,有将近十个敌人将萧锋团团围住,一个敌人更是出其不备直接一刀刺向了萧锋的头部。

萧锋巧妙一躲,帽子上被刺了一个大洞。随后他一个转身向前突刺,成功放倒了敌人。就这样他与敌军拼杀了好几个小时,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带着兄弟们成功与红二团胜利会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师之后,红军再次与湘敌鏖战数日,因为双方的实力差距过大,所以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伤亡十分惨重,甚至连聂荣臻都受了重伤,两千多名战士都牺牲在了这里。

但好在最后红军顺利完成了阻击任务,红军的主力部队也成功渡过了湘江。这场艰难的战役结束之后,萧锋在部队里含泪写下了关于此次突围过程的日记。

他边写日记边哭,因为血战湘江之后整个团折损了一半兵力,大家都为那些牺牲的战士们感到伤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后的时间里,无论在怎么样严酷的环境下,萧锋都没有间断过写日记。就算有时候时间十分匆忙,他也会把一些关键的地名和事件记录下来,更是记录了大大小小许多战役,以及一些战友的英雄事迹。

在1955年的新中国授衔仪式上,萧锋被授予少将的军衔,随后便担任装甲兵部队的领导,此时的他依旧坚持着写日记的习惯。

他认为现在自己写的日记已经不单单是“个人的历史”,而是一代人在党的领导下的历史,所以自己有义务将这些整理出来,留给后人管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他先后走访了之前奋战过的几个城市,并且前往当地的烈士陵园,将陵园的名单与自己日记中的记录作比对,看看是否有遗漏。

即使此时萧锋年事已高,但他仍每天都在整理着这些“一手资料”,就是希望能够弥补红军历史上这一块的“空白”。

1984年,萧锋将这封日记捐献给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之后的相关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如此,萧锋还在朋友的帮助下出版了自己所写的书籍《长征日记》《十年百战亲历记》等著作。《长征日记》还在1980年被共青团选为向青少年推荐的十本书籍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萧锋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5岁。他去世后,家中仍留有大量的日记原稿以及相关资料。萧锋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愿望还没有完全完成。

于是他的女儿决定提前退休,开始替父亲整理日记以及发表相关书籍,替他完成生前的事业。

正是因为有了像萧锋这样的红军战士,不仅在战场上为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回顾他这一生,是为人民而战斗的一生,是为人民而写作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由“洞鉴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