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又不怎么好写啊。

芝浦里阻击战是志愿军15军在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的一次战斗,分成29师的角屹峰战斗和45师的朴达峰战斗,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也不算很有名,因为自媒体们还没有对这场战斗进行广泛的抄袭。

在修正萨苏把15军角屹峰战斗写成63军铁原阻击战这一广泛传播的错误中,我也犯了个错误,把美国人说的“双峰”误做种子山。因此在修正错误的同时,简单介绍一下29师角屹峰战斗。

这个战例被选进《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在步兵师战例中排在第四。怎么说呢,敌我记载有一定的差别,看起来似乎就扑朔迷离。

但所谓“扑朔迷离”只是表面,对照敌我记载,很容易观察到真实历史是什么样。

29师说自己面对的敌军是美军第3师、韩军第9师团、加拿大旅、美军第25师。巧合的是63军在铁原阻击战中也说自己面对的敌军是美军第3师、韩军第9师团、加拿大旅、美军第25师,再多一个美军骑兵第1师。两者所说的敌军是基本重合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见下面简单的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图就知道了,要想做到面对的敌军一致,那么63军的阵地就得和15军的阵地有部分重合。

那么为什么15军和63军所说的面对之敌军如此高度一致呢?

是这样的,15军说韩军第9师团的第30炮兵营在打他,所以离着15军很远的韩军第9师团也被算成了进攻之敌。可能韩国人脑子注水了吧,自己的部队在进攻志愿军63军,炮兵却不支援,要去支援火力强大的美军。

那么29师到底面对了多少敌军呢?

29师自己说自己遭到了5个多团的敌军的进攻,包括美军第3师全部(含配属的韩军第9师团的第30炮兵营),美军第25师1个团,加拿大第25旅(29师说相当于1个加强团),所以敌军为5个多团。

先看图吧,来看下15军战例选编里此战的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在图中找到角屹峰和477高地,《15军抗美援朝战争史》说角屹峰是466.8高地,有0.2米的误差,我们就不管它了。需要注意的是,图中的美军第3、25师、韩军第9师团、加拿大旅并不是其真实位置,只是代表这些部队在进攻29师。

角屹峰466.8高地,美军和加拿大人喊它477山(Hill 477),因为敌军标注山的海拔,小数点后面是四舍五入的。那么敌军地图上是什么情况呢?我们来看加拿大旅官方历史中的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R.C.R.指的是皇家加拿大团第2营,加拿大第25旅由该营和帕特丽夏公主轻步兵团第2营(2 PPCLI)、皇家第22团第2营(即图中的2 R. 22E R.)以及加拿大皇家骑兵第2野战炮兵团组成。此时美军第65团第2营配属给加拿大旅,当皇家加拿大团第2营开始进攻后,美军占领其南侧的阵地。

看敌军地图可知,1951年5月30日的时候,菲律宾营和皇家第22团第2营在汉滩川的南岸,它们面对的汉滩川北岸的63军,但并没有发起大规模进攻。而皇家加拿大团第2营的攻击指向是162高地、角屹峰466.8高地、477高地和自逸里,其中A连进攻自逸里、B连进攻162高地、C连进攻269高地、D连进攻角屹峰和477高地。

其中角屹峰和自逸里在29师的防御地域,也就是29师的第一道防御阵地,由86团驻守。

可知,角屹峰战斗的第一次战斗,交战双方是志愿军86团和加拿大旅皇家加拿大团第2营,后来B连前往支援D连,敌军为1个营。

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敌人撒谎。这就有意思了,敌军自己动用了多少部队难道还没有你清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30日的战斗,加拿大旅战败,D连伤亡最重,3人死亡,6人受伤,而前来支援的B连2人死亡,6人受伤;A连和C连,1个连没有伤亡,1个连受伤5人;其余伤亡为支援部队和营部人员,1人死亡,8人受伤。总伤亡为31人,6人死亡,25人受伤。装备上有3辆坦克受损无法移动,但后来都被加拿大人拖了出去(15军称击毁6辆)。15军称毙伤加拿大人120余人,包括其少校营长;敌营长是基恩中校,并没有受伤。

5月30日的战斗结束后,加拿大旅即在5月31日退出战斗转为预备队。对加拿大旅的消失,15军是知道的,写做“31日,该旅他调,美25师加入战斗”。那么在15军眼里,加拿大旅去哪了呢?原来是转到东边进攻朴达峰,与45师交战,一直打到6月2日,15军称“加拿大25旅连续几天攻击受挫,伤亡700余人,基本失去战斗力,由美军第25师接替。”加上角屹峰方向,15军统计加拿大旅伤亡820人以上。对于这个伤亡,加拿大人自己不知道,更不知道自己还在朴达峰方向与45师交战。

加拿大旅转为预备队后,其阵地由美军第3师第65团接替,其第1营接替皇家加拿大团第2营攻击角屹峰方向的阵地,其第2营接替皇家第22团第2营在汉滩川南岸的阵地,准备进攻63军的种子山阵地。

经过几天侦察后,美军第3师在6月3日对63军和15军29师86团的角屹峰阵地发起全面进攻。其第65团第1营进攻角屹峰和477高地,6月3日的战斗,美军比加拿大人强一点,夺取了角屹峰,开始进攻477高地,但战败,角屹峰也被86团夺回,美军第65团第1营伤亡20人,8人死亡、12人受伤。美军第64坦克营C连在3日向汉滩川前进寻找坦克可以渡河的点时,又冲到了自逸里,这次美军的坦克损失严重,5辆被志愿军的反坦克武器击中,2辆被反坦克地雷炸毁。然而15军却未记录这一重大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4日再战,美军第3师称经过苦战还是未能夺取了角屹峰和477高地,A连4人受伤,B连6人死亡,5人受伤;合计伤亡15人。5日恢复进攻,夺取角屹峰和477高地。《15军抗美援朝战史》称4日击退敌军进攻,在晚上主动收缩防线,放弃了角屹峰和477高地,留了小部队,高地在5日才被美军夺取。《15军战例选编》称当日晚放弃角屹峰和477高地。双方记载一致。

6日,美军称第65团第1营进占29师放弃的自逸里后,继续前进了2英里,停止在芝浦里附近。15军称“敌1个团在120辆坦克的支援下向85团、87团阵地猛攻8次,均被击退。”双方记载不怎么太一致,美军没认为发生激烈战斗。当然更不可能存在120余辆坦克。

7日,美军称第15团换下了第65团,没有说有什么激烈战斗。15军称“敌1个营再次进攻85团8连的283高地,8连击退4次进攻后于12时撤至营主阵地560.1高地,敌未再继续进攻。”当日晚,29师退出战斗,芝浦里阻击战结束。

《15军抗美援朝战史》称角屹峰战斗毙伤敌军2557人,15军的《入朝作战经验总结》称芝浦里阻击战总计歼敌5748人,与《15军抗美援朝战史》数据一致。虽未单独列出角屹峰战斗的战绩,肯定也是2557人,因为用的是一个数据嘛。《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中的“29师芝浦里地区防御战斗”和《15军战例选编》中的歼敌数据变成了3500人。最有意思的是《15军战例选编》是《15军军史》的附1和收录《15军入朝作战经验总结》的《资料选编》是《15军军史》的附2,是一套书中的两本。结果同一套书,有两个歼敌数据。而《15军入朝作战经验总结》是最早的原始资料,报告写于1954年。

歼敌5748人,缴获各种枪71支、火炮3门(看样子就是60迫击炮之类了),其中角屹峰方向,29师缴获60迫击炮1门、90火箭筒2具、重机枪2挺、轻机枪2挺、自动步枪16支、步枪和卡宾枪12支、冲锋枪4支、手枪1支,合计各种枪37支。我军一般把火箭筒算火炮,按这样算,朴达峰方向战斗,没有缴获火炮,缴获枪34支。

415团朔宁以东防御战斗,即345.6高地战斗,统计了上阵地46天的歼敌数据为5172人,缴获枪200支、炮5门、火焰喷射器4具。而47军上阵地5个月的缴获是步枪525支、冲锋枪340支、轻机枪140支、重机枪68支,合计各种枪1073支;缴获81迫击炮3门、60迫击炮5门,合计火炮8门。基本发生在美军的“突击队行动”中,该行动,美军骑兵第1师自报伤亡2900人。

进攻战斗的缴获肯定比防御战斗高,所以不列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个芝浦里阻击战中,15军自身伤亡1276人,阵亡399人、受伤877人,被俘人员不详。其中角屹峰方向战斗伤亡738人,被俘人员不详。

敌军伤亡目前能查到的就是三天激烈战斗中的伤亡,5月30日伤亡31人,6月3日伤亡20人,6月4日伤亡15人;其余时间美军没有记载激烈战斗。加拿大旅和美军各参战1个营,各伤亡31人和35人。美军第25师也有部队进攻了29师和45师之间的结合部,具体参战部队番号不详,具体伤亡也不详。从15军记载即可知,只是小规模战斗。该师参战部队为第24团和第35团,6月初为第24团,6月3日或4日由第35团接替,这两支敌军主要进攻朴达峰一线45师阵地。

所以从师番号上来说,敌军参战部队是美军第3、25师,加拿大第25旅,这样写没有“错”。但较真到具体部队,就只有皇家加拿大团第2营和美军第65团第2营以及美军第25师少量部队。

就写这么多,剩下的自行分辨。你说敌军撒谎,那你说了算呗。我反正是不会和这类人说话的,我又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