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包括糖尿病教育

饮食治疗、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由此可见

饮食方式的干预

对于糖尿病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嘉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申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曾梓瑜

(点击收听节目完整音频)

无糖食品能不能吃?

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无糖食品,但必须限量。

无糖食品是指不添加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为了保证口感,会添加大量的糖醇等替代品。无糖食品虽然不直接含有简单糖类,但仍然含有其他碳水化合物成分,因此也有一定的热量,过量摄入仍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无糖食品时,应注意查看食品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了解其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并适量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粥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地喝粥,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粥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这些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和能量支持。然而,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喝粥的量,并尽量选择杂粮粥或粗粮粥,以减少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避免升糖指数过高。

其次,在制作粥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煮得过于粘稠。因为过于粘稠的粥往往意味着粥中的淀粉已经充分糊化,这样的粥升糖指数通常较高,食用后血糖容易快速上升。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煮粥时间、增加粥的流动性、加入粗粮或杂粮、搭配蔬菜和瘦肉等方法,制作出既美味又健康的粥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排进食顺序?

在进餐前,建议先喝一碗清淡的汤,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后续食物的摄入量,还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为后续的进食做好准备。这样的饮食习惯对于保持身材苗条和健康非常有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喝完汤后,可以开始进食蔬菜。蔬菜富含纤维素,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并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需要注意一点,这里蔬菜指的是绿叶蔬菜和菌菇类,不包括土豆、山药、地瓜、藕、芋艿等等,上面说到的这几种属于碳水化合物,因此要划分到主食的范畴。如果本餐已经摄入了这些蔬菜,那么要相应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蔬菜之后,可以适量进食肉类。肉类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但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建议选择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的肉类。同时,烹饪方式也尽量以蒸、煮、炖、卤等清淡方式为主,避免油炸和高盐食品的摄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是主食粗细搭配是糖尿病患者主食摄入的重要原则。粗细搭配不仅可以提高营养价值,还能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数,有助于血糖稳定。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优先选择低GI的主食,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相比之下,高GI食物如白米、白面等精细粮食应适量减少摄入。如果消化功能相对较弱的患者,建议在每餐主食中将细粮和粗粮按照1:1或2:1的比例进行搭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蔬菜优先,再吃肉蛋,最后主食”的进食顺序,这样的饮食安排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促进营养的吸收,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注意水果的选择和摄入量,以避免对血糖水平产生过大影响。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青瓜、西瓜、橙子、柠檬、桃子、蓝莓、苹果、樱桃、葡萄柚等。这些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好处。然而,对于血糖较高或有波动的糖尿病患者,最好避免或限制高糖水果的摄入,如菠萝蜜、香蕉、鲜枣、榴莲、荔枝、桂圆等等。同时,吃水果的时间宜在两顿正餐之间,并且要控制摄入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糖尿病患者在夏季容易被“湿”所困?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中医理论中,这六种病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重要因素。湿邪作为其中一种,在四季中均可发生,但夏季尤为多见。长夏时节,降雨量较大,且伴随高温和潮湿的天气,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而江南地区在每年的夏初,经常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俗称梅雨季。在梅雨季节,人体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容易感受湿邪。对于本身体质虚弱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超重的情况。养阴派创始人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到:“肥人多湿,瘦人多火。”表明肥胖和痰湿体质密切相关。这是因为痰湿阻碍气机,堵塞经络,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机不畅。当人体的气机无法正常运行时,能量无法正常消耗,从而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身体内,形成肥胖。脾胃是人体气机运行的重要器官,痰湿体质的人往往脾胃功能不佳,当脾胃无法运化体内的水液代谢,就容易导致脂肪堆积,形成肥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内外两方面因素,糖尿病患者在夏季容易被“湿”所困。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

观察身体症状:湿邪致病的特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重,浊,黏,滞”。

“重”即沉重,表现为四肢困重,倦怠乏力,感觉四肢像被捆了铁镣,总是懒洋洋的不愿意动。

“浊”即秽浊不清,主要表现为分泌物和排泄物的秽浊不清:如眼、耳的分泌物增多,妇女白带增多,皮肤可能会感觉油腻,容易出现痤疮、湿疹等皮肤病。

“黏”即黏腻,大便粘腻,排便不爽,或者大便容易黏在马桶上,怎么冲都冲不干净。

“滞”即停滞,所以患者会出现消化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中医称为“湿邪困脾”。

注意舌苔变化:舌头上覆盖着一层厚而腻的舌苔,就称为“舌苔厚腻”。可能呈现不同的颜色,如白色或黄色,舌苔发黄,提示存在湿热的情况,并可能伴有口臭、口苦、口粘等其他口腔不适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祛湿气?

调整饮食

(1)食用具有健脾利水的食物,如薏米、红豆、绿豆、白扁豆、冬瓜和山药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

(2)避免食用寒凉的食物。夏天乘凉饮冷后容易损伤脾胃,中医认为脾的功能是运化食物和水液,过食寒凉会使脾阳扼郁,使脾失于运化,从而导致水湿内生。

(3)注意饮食的清淡,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油腻之品更容易滋生痰湿。

运动锻炼

通过运动,如跑步、快走、游泳、瑜伽等,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加快体内水液代谢,促进排汗,有助于湿气的排出。

改善生活环境

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和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中医调理

(1)如果湿气较重,可以考虑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如针灸、拔罐、刮痧等。针灸、拔罐、刮痧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湿气的排出。

(2)对于舌苔厚腻,纳食不香的患者可以用陈皮泡茶。也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服用汤药或中成药进行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汪婷婷

编辑:徐培馨(实习)

初审:赵若楠

复审:林心怡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