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响应“6·26国际禁毒日”的号召,徐汇区人民法院近日对一系列毒品案件进行了集中宣判,通过法律手段严惩贩卖毒品犯罪,向全社会发出坚决禁毒的强烈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告人樊某某通过微信与买家兰某联系,以500元的价格贩卖毒品。樊某某在重庆市永川区将毒品交付给兰某委托的陈某,后者在吸食部分毒品后,将剩余毒品藏匿于超市柜台架,意图通过快递寄往上海。最终,包裹在运输途中被警方截获,经检测,涉案毒品为甲基苯丙胺,总重0.43克。

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刺激和损害作用,只是1克不到的剂量,危害也是极大。据了解,被告人樊某某在2019年至2024年曾多次贩卖、吸食毒品,2024年4月2日又因涉嫌贩卖毒品罪,由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刑事拘留。该案由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侦查终结,以被告人樊某某涉嫌贩卖毒品罪,于2024年6月11日向法院移送起诉。

经徐汇区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樊某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违法所得应予追缴,缴获的毒品等予以没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在另一起毒品贩卖案件中,被告人钟某通过微信与关某达成毒品交易协议,收取毒资人民币6000元后,将毒品放在面包包装内,并置于约定地点。关某自行联系快递将包裹寄送至上海市徐汇区某快递柜,经民警查扣发现包裹内黄色晶体净重1.18克,同样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

“目前跨区域寄递以及跨区域贩运毒品犯罪的案件数量在逐渐增多。犯罪分子主要采取的是非接触性的交付毒品,作案手法相对隐蔽,同时社会危害性较大。”徐汇区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戚俊告诉记者。受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影响,毒品交易方式也随之更新,贩毒方式更为多样。当天庭审过程中,法院还邀请了大学生走进庭审现场,通过现场观摩,接受法治教育。

记者:张旺(实习生)

编辑:叶芳芳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