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她燃烧自己,照亮了几千个大山女儿改变命运的路。从2011年到2023年,她坚持送孩子们高考13年,她就是被称为“燃灯校长”的张桂梅。

然而就是这样一名伟大的教师,却因严苛的管理模式被质疑,更有某些人对校长出言讽刺,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桂梅”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丽江华坪女高的校长,也是无数家庭的一束光。

1996年,张校长的丈夫因病去世。为了尽快走出悲痛,她自愿请调了丽江市华坪县。本以为会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可现实却给了她重重的一击。

山区里的人们,并没有准确地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女孩子往往会被父母叫回去干活,更有些家长,会直接收了别家的彩礼,让自己的女儿去嫁人。

这一现象,让张校长感到恐惧。山里的人们难道就不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吗?不是的,他们知道,只是认知还不够清晰。

张校长明白,如果一直这个样子的话,大山的女孩儿们,很有可能还会继续沿袭之前的“传统”——嫁人生子,草草一生。

她不想这些如花一样的孩子被埋没在大山,所以她想要办一所学校,一所专属于女子的免费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在张桂梅的领导下成立了。这所学校培养出了2000多个大学生,为大山的孩子们带去了希望。

虽说如此,可学校建立之初却并不顺利。

因为要节省开支,所以老师的福利待遇普遍较差,建校还不过半年,学校的老师便走了大半,若非张校长稳定军心,这学校恐怕刚成型便会夭折。

作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高中,孩子们上学只用交基本的生活费,其他的学杂费一切全免。

学校给大山里的女孩们带去了希望,这本是一件好事,可随着华坪女高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不好的声音也渐渐冒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华坪女高的生物钟太过严格。在校的学生需要五点半起床,晚上的时候要学习到12点。毫不夸张的说,他们是把时间利用到极致。

但就是在这样苛刻的管理模式下,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现出不满来,这是为什么呢?张校长又是为何要如此安排呢?

身处大山,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大山里的孩子,学习基础是不牢固的,如果要想冲出大山,以知识改变命运,便只得负重前行,加倍刻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的高考,华坪女高几乎有差不多一半的人,达到了一本的分数线2011年,华平女高的本科上线率达到了100%。

他们成功的为自己争取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校长就仿佛是雪中的梅,她扎根云南山区40多年,为山区孩子的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学生们也亲切的叫他为“张妈妈”。

每年到高考的时候,张校长都会将孩子们送进考场,风雨无阻坚持了13年。她没有为孩子们办过毕业典礼,因为不舍得。

学生们也是同样的,在离别前,他们找到了躲在食堂的张校长,并且嘱咐她要好好照顾自己。

这份师生情打动了万千网友,可在这温馨时刻,却总有那么些人会来煞风景。在张校长饱受赞扬之时,一个不合时宜的消息凭空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认为,华坪女高的教育方式落后,教不出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还对华坪女高的未来表示了担忧。此言论一出,立刻引起广大网友的反驳。

人人都知清华北大是我国顶尖大学,考进去的只有万分之六,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而华坪女高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将考进清华北大的标准放在这学校,实在是为难人

他们带着自身的优越感,嘲讽“何不食肉糜”,哪里明白山区地处偏远,可以上大学,已经是实属不易了。

张校长教育方式的意义,在于让大山的孩子们走出去。那些说风凉话的人,又岂会懂得这个学习机会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人一出生就会在罗马,但这并不代表那些人不会到达罗马。

起点落后于人,自然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华坪女高正是因此,才会严苛管理,将时间掰成八瓣儿用。

面对这些讽刺和质疑,张校长并不在意,而是继续用着这样的方式,来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作为一个老师,她真正做到了保持初衷。

令人疑惑的是,本来是黑龙江人的张桂梅,为何却到了云南丽江的华坪女高任教呢?她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桂梅出生于1957年,幼时丧母。在1974年的时候,她跟随着姐姐从黑龙江到达了云南的香格里拉市,参加“三线建设”。这个时候,张桂梅还是十多岁的小姑娘。

恢复高考之初,她信心百倍,现实却是屡屡受阻。不是经济原因,便是档案丢了,不然就是紧张,三次高考次次受阻。

凭着骨子里的那股拧劲儿,她参加了第四次高考,这次终于得愿以偿。

在毕业之后,她随着丈夫来到了大理喜洲,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她在为教育事业奔忙的时候,不幸降临在了小家的身上。张桂梅的丈夫身患癌症,不幸离世了。

悲伤欲绝的她,决定离开这个伤心地。在1996年的8月份,她主动请调到了丽江市的华坪县。任职后的她很快便忙碌了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去。

可好景不长,由于过度劳累,她的身体逐渐积累了许多病症。在1997年的时候,她患上了子宫肌瘤。

同事们都很担心她,县长更是直接表态要为她捐款治病。张桂梅感受到了被善意包裹的温暖,所以更加坚定内心的理想,为山区女子奔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1年的时候,张桂梅担任了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除了白天上课,她晚上还要照顾这些孤儿。

山区的人们思想落后,很多家庭的女孩子都早早的出来打工,很难有走出大山的。发现这一点后,张桂梅十分的着急,她不想让这些女孩子,将一生都葬送在山里面。

在她提出要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时候,别人认为她是异想天开 ,可她却不以为意,只默默地努力着。

2008年,在张桂梅不辞辛苦的奔走下,华坪女高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成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标实现了,可张桂梅却丝毫没有放松。身体上的病痛折磨,并不能磨灭她的意志,她更关注的还是那些孩子们。

招收学生的时候,她并没有考校学生的能力,而是照单全收。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自古有之,而那些嘲讽张校长教育模式的人,也不过是外行人看热闹罢了。

出身寒微又教育水平薄弱,除了拼命的学,还有什么办法呢?张校长创造了如此好的条件,孩子们自然不会辜负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任教过程中,她多次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走过的路程高达11万公里。碰到有困难的家庭,即便自己囊中羞涩,但她还是尽可能的再帮他们一些。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张校长的苦心没有被白费,那些学生拼搏努力的结果,都呈现在了成绩单以及录取通知书上。

2011年的高考,华坪女高让全国人民都震撼了。它的名字响亮而夺目,就像那些山里的女孩子们,她们终于可以走出大山,翱翔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说了很多年,但真正能理解其含义的却在少数。对于华坪女高的学生们而言,这句话十分漂亮的印证在了她们的身上。

经济水平的高低,拉大了贫困山区以及发达地区的差距,其中就包括教育方面。

在任何优势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张校长可以将华坪女高打造成100%的本科率,这实在是让人忍不住夸一句了不起呢!

任你狂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桂梅校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了那些质疑者、讽刺者的言论。坚守13年,她无悔亦甘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2月17日,张桂梅校长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这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些质疑者终会变为跳梁小丑。

如果说张校长是祖国花园的园丁,那么大山的学生们就相当于蒲公英。

在张校长以及各位老师们的教导下,蒲公英茁壮的成长并飞出了大山,他们走出了自己的人生新道路,也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各个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校长将一批批的学生送出了大山,却不想为他们办毕业典礼。她想要告诉孩子们,出了大山并不意味着努力就要结束,这一节点,反而是她们要更加努力的开始。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就像她们的入学誓词一样,华坪女高的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结语

对于孩子们来说,张校长是指路明灯。她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她们前进的道路。她是敬爱的“张校长”,也是亲爱的“张妈妈”。

2021年的十月份,张桂梅校长被写进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当中。她的名字青史留名,而她的事迹也像她原本的名字玫瑰一般,灿烂而璀璨。

让我们为伟大的张桂梅校长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