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痤汤:

升麻12克、桑白皮12克、黄柏15克、黄芩10克、水牛角30克、生白附子10克、甘草10克、白芷12克、蟾皮10克、生地30克、枇杷叶12克

上方水浸泡半小时,煎服,日1剂。前三煎内服,余下药渣再煎一次,外洗面部。

本方是我用治痤疮一首屡治屡效之方。

本方以入阳明、太阴,功擅解毒散邪热,化斑点疮疹之升麻为君,以凉血解毒之生地、水牛角为臣,以余药为佐使。方中有四种药的使用,别有新意。

一是蟾皮,此药为俗称“癞蛤蟆”(又称蟾蜍)的动物,将眉间内的白汁蟾酥取后,留下的干燥躯壳。因有毒之部分已取去,故既无毒,又可拔风火热毒之邪,使留着肌肉,郁而不解所致之痤疮得以拔除。为防蟾酥残留,用量不可太重,一般10克就足够了。

第二是桑皮,此药专入肺经,泻火利水,除痰泄气,对痤疮发病之病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三是白附子,此药不仅能燥湿化痰,解毒散结,而尤不为人知的是,它善行诸气,对头面诸疾,有舟楫载药上行作用。

第四是白芷,痤疮主要发于面部,面为阳明经所循,而白芷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之主药,故有用作美容者。白芷入于方中,不仅起消痤作用,且有防止肌肤色素沉着作用。

全方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疮。适用于面部痤疮密集泛发,疮点饱满色红,或兼便秘口渴之新老患者。而尤长于治疗病程甚长,多年久治不愈者。

张某,女,40岁。面部痤疮10余年,从未消散。近三四年来更满面密集泛发,如小红豆般大,胸背也有散发,微痒,微红,大便干结。辗转延请多名专科医生治疗无效,又断续服中药以百剂计,或小有疗效,而终如故,或全然无效。脉数,苔黄。处以消痤汤加味。

升麻20克、桑皮15克、忍冬藤30克、黄柏15克、水牛角40克、生地30克、黄连10克、蟾皮10克、生白附子10克、白芷15克、枇杷叶15克、草红藤30克水煎服,日1剂。前三煎内服,药渣再煎一次,外洗。嘱忌辛辣香燥。

服药7剂后,痤疮渐消,服至30剂,基本消尽。后偶发两三粒,再服10剂,未再有发现,面部恢复正常。

提示:上述方剂需在当地中医师诊断后再决定是否服用,不懂中医药者不可擅自服用。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升麻

【性味】甘辛微苦,凉。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桑白皮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黄柏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黄芩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水牛角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

白附子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归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白芷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髀、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蟾皮

【性味】《本经逢原》:"辛,凉,微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胀。治痈疽,肿毒,瘰疬,肿瘤,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

生地黄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枇杷叶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