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的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内,副馆长、教学培训业务负责人朱虹与同事一同探讨展馆教学新形式,把快板教学、红歌鉴赏等环节融入传统讲解服务中,指导“沂蒙红”青年宣讲队深入基层,通过多种途径把红色文化转变为广大干部群众可看、可听、可参与的生动教材。

自2014年到该纪念馆工作,10年来,从一线讲解到开发课程,再到组班子、带队伍……朱虹带领教员团队深扎实干,以生动的讲解、优质的服务吸引年均上百万名游客来此接受红色教育。“对于红色讲解员来说,常学常新是不断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的必要条件。”为创新宣讲形式,锤炼一支能吃苦、素质过硬的队伍,朱虹坦言:“必须身体力行,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多面手’。”

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260亩,包括华东野战军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陈毅旧居、张云逸旧居等多个场馆,接待党员干部培训和研学活动,靠传统的讲解方式往往教员讲得疲惫、学员听得无趣。“后来,在讲到新四军前河湾整军时,我们就创新使用快板教学方式,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的小段阐释当时的情形;在总结华东野战军为何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个环节,我们又开发了‘马扎’教学,与学员面对面互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以新形式讲解收获了许多好评后,朱虹考虑如何把这种教学效应进一步放大,她跟领导班子成员商议决定把临沂市级非遗项目泥哨增加到教学讲解之中。“从零开始学习制作泥哨,一开始,许多同事很不理解,但当请来专家讲解非遗知识和表演技能后,没有一个人落下,大家都被家乡的历史文化所感染,并将其融到展馆讲解中,再次创新了教学形式。”朱虹说。

如今,展馆里时常传出泥哨版《沂蒙山小调》,红色歌曲、红色微电影等都成为学员接受红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的鲜活方式。近几年,朱虹参与“沂蒙红”系列微电影《海棠花红》《信》《一棵核桃树》的策划拍摄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带领团队打造了微电影课堂。“像《一棵核桃树》,以小核桃为主角,串起一个普通沂蒙人家的家史,反映了沂蒙人民一心跟党走、无私无畏向前的主题。”朱虹介绍,这3部微电影均由临沂本地小学生出演,至今已有近10万人次观看,为革命传统教育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了桥梁。而打造红歌课堂《红色沃土上的鱼水之歌》时,朱虹作为最初的“起草人”有一段难忘经历。“在课件视频制作过程中,我们采访了陈毅旧居老房东钟恩章,聊起老人学唱的第一首歌曲时他沉思片刻,唱起‘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受到启发后,这堂教学内容由《沂蒙山小调》《陈毅军长俺家来》等多首红色歌曲串联完成,并融合现场讲解及唢呐、钢琴演奏等形式诠释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已发展成为情感氛围浓、群众反响好的特色课程。

目前,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构建了日趋完善的红色基因传承体系,新创作《河湾往事》《老兵》等多部沉浸式情景小剧,以本土红色故事为主题出版了《河湾有个“开刀房”》等漫画书籍;与此同时,“沂蒙红”青年宣讲队还培育了“一大一小”讲解员团队,涵盖大学生志愿者、青少年等人群,前不久还随“山东革命文物精品展”活动走进青海省海北州讲述沂蒙红嫂故事。“未来我将继续对宣讲精心、对学员用心,把沂蒙精神传承好、发扬好。”朱虹说。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