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000篇文章

揭秘破伤风

——小伤口也可能引发大问题‍

文/孙丽颖 戴李华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重症医学科

你是否听说过“破伤风”,它的名字或许并不像流行性疾病那样家喻户晓,而它的威胁却一直存在。今天,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破伤风,揭秘这种令人恐惧的疾病背后的奥秘,以保护自己和关爱的家人。

62岁的邓先生因阵发性胸闷、胸痛3小时被家属送至医院急诊科,经医师初步检查和处理后考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收入心内科。住院次日凌晨患者出现言语含糊、牙关紧闭、张口困难,腰痛、大汗淋漓等症状。追问病史,邓先生从事门窗安装工作,一周前曾被铁钉刺伤左足部,当时未予处理。两日后因左足背红肿疼痛就诊,予青霉素消炎治疗后好转,后伤口愈合,当时未予其他干预治疗。结合上述外伤病史及症状体征,医生考虑诊断邓先生为“破伤风”送入重症监护室。入重症监护室后邓先生出现频繁全身肢体短暂抽搐,呼吸暂停伴意识丧失,之后抽搐症状进一步加重,呈持续性,伴严重大汗,同时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及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交替。经重症监护室系统支持对症治疗,历时65天,邓先生好转,抽搐症状消失,心率血压恢复正常,可自主进食、下床活动、生活自理后出院。出院前家属非常关注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否会复发等问题,医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铁钉刺伤后为什么出现破伤风

破伤风的源头在土壤和环境中,尤其是在没有充分卫生措施的地方。它是由一种细菌引发的感染,这种细菌被称为“破伤风梭菌”,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感染破伤风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伤口是最常见的途径之一。即使是小伤口,只要受到污染,都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通道,由此进入人体,释放出毒素,引起破伤风。而婴儿则可能通过未消毒的环境感染这种疾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其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破伤风会出现哪些症状

患者感染破伤风前期会有全身不适、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等症状;接着出现肌肉阵发性痉挛、张口困难、苦笑面容,甚至牙关紧闭、头后仰、身体扭曲呈弓形、面唇发绀、呼吸困难。患者害怕声音、光线,一旦接触会使症状加重。疾病中后期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会出现血压不稳定、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出汗,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危及生命。

破伤风——预防胜于治疗

外伤后需进行伤口处置,清除伤口内的破伤风梭状杆菌和坏死组织。一般认为除了清洁的小伤口外都是破伤风易感伤口,尤其穿刺伤、撕脱伤、枪弹伤、挤压伤、烧伤、冻伤、处理延迟超过6小时的伤口以及被土壤、粪便或唾沫污染的创面,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对于已结痂的伤口可清除结痂,必要时扩大创面及深度。伤口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交替冲洗后,视情况旷置或充分引流。

人类对破伤风无自然免疫力,需要进行人工免疫。如果出现不洁伤口或污染伤口,应肌内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250~500IU。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难以获得时,应当选择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选择破伤风抗毒素,用量为1500~3000IU/次,肌内注射。需要注意的是,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均应进行皮内试验,皮内试验阴性方可注射,注射后观察至少30分钟。如果皮内试验阳性,应当改用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抗毒素作用维持时间仅有10天,因此对于伤口污染严重的患者,应在注射后1周再注射1次。

破伤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1. 破伤风会引起强烈的肌肉痉挛,可造成肢体僵硬,甚至肌断裂,骨折等情况,后期康复锻炼尤其重要。建议在康复专家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肌肉放松练习、物理治疗、有氧运动、平衡和协调训练等。

2. 对于未全程接种破伤风疫苗或接种史不明确的外伤患者,应尽快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以便获得长期保护。年龄≥6岁儿童和成人,破伤风疫苗全程免疫接种共3剂,与第1剂间隔4~8周注射第2剂,与第2剂次间隔 6~12个月注射第3剂。

破伤风是否会复发

破伤风虽然是一种凶险且严重的疾病,但幸运的是,一旦得到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它通常不会复发。虽然不太可能复发,但预防是关键。全程接种破伤风疫苗是防止再次感染的有效方法。疫苗可以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以应对细菌的入侵,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减少再次感染的风险。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含有破伤风杆菌的污染物质,也是预防的重要步骤。

通过医生的精细化治疗和耐心解答,邓先生一家对破伤风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预防策略有了清晰的了解和认识。疾病虽然可怕,但通过不断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可以降低破伤风感染的风险,有效地应对这一严重疾病,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孙丽颖

  • 医学硕士

  •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

  • 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第一届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 河北省血管健康与技术协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专业特长

  • 重症超声,重症血流动力学,急危重症救治

本文内容转载自“健康世界杂志”微信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