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久没跟当年玩金融这个圈子里的同事与朋友聚了,这才发现这两年似乎他们都跟人间蒸发了似的。
在金融圈里打拼了很多年,结识了不少业内的大大小小精英与大佬,有做券商的,有做投行的,有干私募的,有做小贷担保的,有做银行兼地下钱庄的,形形色色,金融这个圈子也算是各种人才扎堆儿的行当,尤其是在深圳这个早年创业乐土的地方。
不知道从哪个时间段起,感觉好像是疫情开始的时候吧,身边这个圈子里的朋友、同事就渐渐没了消息,朋友圈也不发了,饭局也不参加了,甚至连行业论坛也看不到身影了。
这两年更是如此,很多人的电话甚至都显示不在线变空号了。我有意识的做了一下统计,想看看这些朋友们都去了哪里,结果是个很有意思且悲伤的数据:
有五个人进了班房,其中两个是大佬,三个算是中层,刑期三到五年不等,子女考公的政审看来是没办法过关了;
有四个回了内地老家,据说干啥的都有,有做餐饮的,有做小卖部的,混得最好的也不过是做了当地一家地产公司的物业副总,算是跨行再就业的典范了;
有一个改行去做了老师,广东省内的某三本院校,还是靠着自己当年博士的学历才勉强够上入职门槛线进去的;
有两个选择了退休,主要是找不到下家没办法,家庭压力不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平时陪孩子读读书接送一下,余生估计也就这样了;
有三个从股份制银行换到了民营金融,在做融资中介,路子野了许多,江湖气更浓了,按他们的行话说,但凡有口活气的人,只要敢申请,就没有不能贷的;
有两个去做了电商,卖服装,想当初也算是金融女精英啊,现在天天网上带货做直播,美颜开得我差点没认出来这是同一个人了;
还有一个去了牙医诊所,不知道做啥,反正不是牙医,这跨度有点惊人;
一个成功上岸,进了体制内,金融管理局下面干活,处理不良资产,有点累,但算是衣食无忧了;
有一个改行去建充电桩去了,按他自己话说,紧跟时代潮流的小尾巴,哪里能挣钱就干啥,不挑食,这也算是唯一拥抱新能源行业的。
其它还留在这个行业内的,基本全部待遇大降级,勉强挣扎,行业不景气,民营金融更是被打压得喘不过气来,基本上只能混口饭,谈不上饱暖,平时动辙就卡拉OK大把消费的主儿,现在也舍得放下身段大排档招待客户去撸串儿了。
还有些人是彻底打听不到了,如同当初他们悄悄的来,现在又悄悄的离开,同样都是带不走一片云彩。所以样本基数不是很多,但是大体能反映一些这个行业的现状。
就如同张雪峰所讲的那样,家里没有资源,就不要干金融这个行当了,如果只是想干底层金融民工,那多少还能混,但是想在这个行业内混出点名头来,那是真的,越来越难了。
时代大潮的风起云涌之际,每个个体只有独立挣扎的份儿啊。
且活且珍惜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