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书法史虽然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但想要领略1000年前的古人墨迹,已经非常困难了。即使“绢寿八百,纸寿千年”,也抵不过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很多真迹先后消失于尘埃之中,比如“书圣”王羲之就没有一件真迹存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现存最早的草书墨迹;东晋王珣的《伯远帖》是目前所知最久远的行书手稿;而书史存世最早的楷书墨迹,则是徐浩的《书朱巨川告身卷》。此作写于唐大历三年(768年),纵27厘米、横423厘米,仅存237个字,字径大小约3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浩,字季海,武周长安三年(703年)生于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一户世家大族,其舅父是宰相张九龄。徐浩自幼工于书法、博览群书。以明经进士后,为官多年,累至会稽郡公,但他最为后人称道的,还是那一手好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浩与颜真卿齐名,在当时的影响力还胜过颜氏一筹,时人称为“徐颜”。他与颜真卿都是突破王羲之书风的大师,时人称赞他的字:“譍鹰之彩而翰飞戾天者,骨劲而气猛也;翚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者,肉丰而力沉也”,并评价他的楷书“其正书可谓妙之又妙也”。

宋代苏轼、黄庭坚以及元代赵孟頫,都学过徐浩的楷书,尤其是苏轼,深受其影响。徐浩传世作品不多,以诏令、碑版为主,这是因为他深受皇帝重用,堪称御用“笔杆子”:“四方诏令,多出浩手,遣辞赡速,而书法至精,帝喜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朱巨川告身卷》是一封委任状,也是徐浩仅存的楷书墨迹。他在父亲徐峤的指点下学楷,很快就有“出蓝”美誉,继而取法于唐玄宗、李邕、欧阳询、王僧虔、王羲之诸家,但他没有延续初唐以来妍美纤柔之风,而是开创丰腴厚重的华贵新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作逆锋起笔、不露锋芒,落笔后回锋、衄挫、按压,再以中锋行进,笔画饱满浑厚、肉多于骨而不臃肿,将骨力暗含,起、收、转折处圆转自然,朴茂而婀娜,勾挑出锋含蓄。《书朱巨川告身卷》结字舒展开阔,以横取势,内部空间疏密得宜,中宫紧凑、四面开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浩的字体势欹正相杂,向右上倾斜,这也能看出他对苏轼的影响。用墨浓而不闷、厚而不堵,丰沛浑实、大气磅礴。《书朱巨川告身卷》字迹大小错落,笔画粗细变化、章法疏密有致,正如苏轼称赞那样:“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代书法家启功认为,徐浩的楷书代表了这一字体的“金字塔尖”水准,是我们学习唐楷,领略唐人笔法的上佳字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我们将徐浩《书朱巨川告身卷》全卷进行了超高清12色微喷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我们还进行了纯手工装裱,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