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九分公司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土地优势,积极示范推广绿色高效的“稻+鳅”“稻+蟹”“稻+鸭”等特色种养模式,“稻+”产业利用稻田空间、种植茬口,最大化地发挥土地价值,实现一田多用、一季多收,提升了土地产值和效益。

“稻+鳅”促进一地双收

每年6月中旬,分公司技术人员把台湾鳗鳅鱼苗投放到水稻田中,在投放前7到10天左右,工作人员会对稻田进行抑菌、净水、排毒,每亩投放量约两万尾。在碧绿的稻田里,泥鳅畅游其中,通过和水稻种养结合,每斤价格比商品稻高2分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稻田里的泥鳅(娄程程 摄)

“每年9月初,泥鳅在稻田放水前进行统一回收,生长环境为90天左右。水稻田为泥鳅提供了生长空间、栖息场所和部分食物来源,而泥鳅直接吃掉水中的草籽及嫩芽、部分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杂草和害虫的目的,泥鳅排泄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被水稻吸收利用。”第一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冯富远说。

“稻+鸭”提升大米品质

“一只鸭子排泄的粪便约10公斤,可直接作为水稻肥料,大大节约了种田成本。鸭稻田里产出的大米富含硒、铁、钙、锌等元素,绿色有机米的市场售价要高于普通大米。”第一管理区主任张凌霄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鸭稻共生(娄程程 摄)

在第一管理区的万亩稻米专属基地内,整齐有序的茅草房、憨态可掬的稻田鸭、生机盎然的稻田犹如一幅现代农业画卷徐徐展开。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水稻分蘖期将鸭子放入稻田饲养,依托鸭子杂食性、不间断活动的特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产生中耕混水效果,利用浑水肥田倒逼刺激水稻植株分蘖、生长,实现以田养鸭、以鸭促稻、鸭稻共栖共育,让水稻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转为化肥、农药、除草剂零使用、零增长,产出生态、环保的优质大米。

“稻+蟹”打造绿色品牌

“到秋天,一只河蟹体重可达150克,亩产螃蟹约25斤,在增加养殖收入的同时,产出的稻米绿色品质好,每斤比市场多销售0.1元~0.15元左右。蟹稻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提高了水稻身价,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第五管理区主任吴叶军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田里的螃蟹(娄程程 摄)

在第五管理区,工作人员将螃蟹苗投放进水稻田里,一只只小螃蟹争先恐后地从网兜里爬出来、向池田中爬去,一场稻蟹养成之旅就这样开始了。今年,第五管理区从辽宁丹东引入螃蟹养殖户,把成熟的技术与本地生产实践相结合,采取蟹稻立体共生的种养模式,提升稻谷的食味性、色泽度以及营养价值。

八五九分公司积极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外引与内部培育等方式加快建设特色种养基地。特色种养模式让泥鳅、鸭子、螃蟹在水稻田里活动,优化了稻米生长环境和土壤的通透性,整个生产过程全部施用有机肥,生产有机纯生态绿色大米,带动全域有机农场建设,以产业振兴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安彬)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