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这两年自主品牌的凶猛势头,闲着没事翻销量榜,看哪个合资品牌又凉了,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话题。

但是在这场讨论中,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个品牌:福特,在人们眼里,福特早就凉了,完全是不值一提的小卡拉米,但真的翻翻销量你会发现,长安福特竟然是上半年销量上涨最多的合资车企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看车型详细销量,基本都是大家看不上的燃油车,什么蒙迪欧、锐际等等,江铃福特的烈马、ranger销量也很大,福特似乎用燃油车,在这个新能源成为主流的市场,上演了一波逆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有声音说,这算是个障眼法,长安福特的国内销量还是下滑的,半年实际销量只有6万多,榜单里的增幅,和悦达起亚一样,都是内销转出口带来的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福特,尤其是长安福特,2016年时也曾经是年销近百万、销量排名第七的选手,跟丰田、日产打得有来有回,怎么眼看着在中国要三十而立了,却混得跟35岁的职场打工人似的呢?

本期二楼话题,我们聊聊福特在中国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汽车行业的老行尊,福特在中国的布局很早,也很全面。

1995年中国汽车市场刚开服没多久,福特就拿到了正式服资格,甚至从1978年开始,就玩过一段时间体验服,属于最先吃到版本红利的几个外国车企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了一个商用车、乘用车全面布局的车企,乘用车有长安福特,福克斯、嘉年华、蒙迪欧大家都很熟悉,商用车有江铃福特,全顺系列现在还是扛把子,当然现在也开始做乘用车了,还有进口车业务也一直在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这么多年福特在中国的发展,基本属于是吃一堑吃一堑吃一堑……

经验不少,教训不学,销量没了,曾经近百万的销量,现在好了,德系车输完输日系,再输韩系,接下来没人输了,脸都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福特就通过中美之间的接触来到过中国,说要参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建设,第二年,总设计师回访美国,参观了福特亚特兰大工厂,福特也成立了中国事务办公室,并且往中国卖了700多辆F系列卡车,成了美系御三家中,第一个在中国开展业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美国老乡通用已经提出了合资概念,总设计师也高度赞赏,福特如果这个时候抓紧机会来中国合资,一汽、东风、上汽、广汽随便挑,但他们不,满世界买破产品牌玩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回过神来,美国老乡、德国人甚至法国人都已经找好合资对象了,福特这才开始着急,1992年成立了福特中国代表处,1993年年中,福特开始在国内招募经销商,开启零售业务,一年后,正式成立中国业务部,并寻找合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上汽,1995年,上汽去美国,与通用、福特同时展开合资谈判,双方对上汽的态度都差不多,并且提供了“新世纪”和“金牛座”两款车作为当头炮,但当上汽提出要在中国建一个合资研发基地时,福特果断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宗之法不可变,自家的技术不能外传,不行不行,但是通用就大方的很,于是1997年,上汽和通用走到了一起,之前提过的合资研发基地,就是泛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乘用车这边没谈成,商用车倒是开花结果。

1995年,已经凭借五十铃卡车站稳脚跟的江铃汽车,也准备转型乘用车,他们也去了美国,但是去找的也是跟五十铃有亲密关系的通用,只是最后没谈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铃去一趟美国,总不能空手回来,于是江铃就去找了通用的老对头福特,双方一拍即合,乘用车以后再说,商用车双方都经验丰富,可以搞一手,于是,1995年,江铃通过发行B股的方式,用20%股份换来了福特的合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双方合作的第一款车型下线,就是商用车领域的扛把子:全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还有传言说八十年代福特就和一汽、东风研究过合资商用车,但没啥证据,也没成,咱就略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全顺,时任福特中国副总裁表示:全顺是个淘小子,我们还想在中国再生个姑娘,这个姑娘,就是福特一直心心念念的乘用车,为此,福特在中国进行了多次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1997年广州标致破产时,广州就曾到处放风给法国人找接盘侠,闻风而来的一众车企中,就包括福特,但最后还是被更有诚意的本田拿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前后,上海通用别克的空前成功再次刺激了福特,福特又先后找上了东风、南汽、天汽、跃进等等车企,甚至想过在国内控股一些小厂家曲线救国,但不出意外的,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2001年前后,挑来挑去的福特成了大龄剩女,而且是已经开始大额亏损的剩女,再放眼中国的车企,有轿车生产资质、有能力合资的,就只剩下重庆的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长安,也只是个造面包车起家的穷小子,但眼看着中国市场发现一样迅速膨胀,福特不得不草草的选择了长安,2001年双方的联姻,连彩礼带嫁妆,总共才不到1亿美元,甚至不到上海通用的十五分之一,堪称天崩开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甚至前十五年,是合资品牌在中国最快乐的时光,只要不是太邪门的车,在这都能卖出去,长安福特成立后,福特想的也是把攒了多少年的货,一下子导入国内,靠着合资品牌的名头多赚点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上,随后几年间的长安福特,面临的始终是无米之炊、外行领导内行的困境,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最快的几年,几乎完全停滞不前。

也许是看别克赛欧卖得好,2003年长安福特选择投产的第一款车,也是个10万左右定位类似的小车——第五代嘉年华,想法是好的,但这车总有股咖喱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这并不是正经的欧版第五代嘉年华,而是印度马恒达2000年魔改的版本IKON,而且除了咖喱味,这代嘉年华拥有除了操控之外的一切缺点,丑、做工差、费油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本该成为当头炮的嘉年华,迅速成了哑炮,销量极差,仅仅生产3年就停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炮不成再来一炮,2003年,福特又以进口方式引入了第二代蒙迪欧,德国设计,台湾六和福特生产,卖30多万。一年后,蒙迪欧也正式国产,但当时帕萨特、君威、雅阁风头正盛,蒙迪欧就算全球再受欢迎,也只落得一年30000多的销量,又是个哑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续两个哑炮,让福特重新思考了在中国的产品投放逻辑。

当时的福特,基本是东一块西一块,北美、欧洲、澳洲都有设计中心,为当地设计特供车型,中国作为福特眼中的新兴市场,显然没有这种资格,只能引进现成车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美、澳洲和中国用车习惯差太多,不合适,所以2004年开始,福特导入国内的产品大多来自欧洲福特,比如两厢和三厢福克斯、S-max以及蒙迪欧致胜。

这三辆车分别代表三个极端,福克斯凭借相对主流的定位和出色的操控性,上市之初销量就稳定破万,与高尔夫打得有来有回,成功当选福特在中国的门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迪欧致胜不尴不尬不温不火,一个月卖两三千辆就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max算是著名的失败产品,欧洲的年度车拿过来每个月只能卖几百辆,很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尴尬的是,这段时间无论是长安福特还是福特自己,都一屁股粑粑擦不干净,严重影响了长安福特的发展。

先说长安福特这边。

早期的福特中国并不是个独立单元,而是被归为亚太区及非洲区管理,总部在泰国曼谷,派驻中国的高管,也是从福特总部或台湾六和福特调任过来,他们虽然没有操盘过十几亿人口的市场,但对争权颇有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籍高管们不止一次提过要复制台湾六和福特的成功经验,努力把六和福特打造为亚太区的生产设计中心,甚至尝试过把长安福特和六和福特整合,这当然没成功,但2006年他们却成功整合了长安马自达,美其名曰共享平台和零部件,可仅仅3年后,长安福特马自达再次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小市场直接复制过来的操作,也反映在经销商层面上,2006年年底,山西的经销商新宝鼎给长安福特发了个函:《关于终止“福特品牌国产产品经销商销售和服务协议”的通知》,里面列举了长安福特的多重罪状,什么强行压库存啊、管理混乱啊、产品质量差啊,正式炒掉长安福特,并且要求解雇长安福特马自达销售总汤德为,一巴掌甩在长安福特脸上,双方当时吵得不可开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小市场的管理方式和大市场的严重冲突,甚至于这种经销商造反、退网的事,2016、2019年又发生过两次,非常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福特在全球也遭遇困境。

从2003年开始,福特的利润就大幅下滑,到2006年,直接创下了福特有史以来的最大亏损记录,127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奇经理人穆拉利临危受命接手福特,并迅速制定了one Ford战略,卖掉不赚钱的品牌,什么捷豹路虎沃尔沃阿斯顿马丁,该卖就卖,卖不掉的就停,全球统一开发车型,关闭工厂,削减开支,所有车型优先供应北美,欧洲次之,亚太最后,这个策略在不久后的金融危机中成功挽救了福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从后果看,无异于饮鸩止渴,严重削弱了福特产品在全球的本土化适应能力,比如2007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福特在国内的产品就出现了真空期,原本准备投放的kuga、新嘉年华、新福克斯全都被迫停止,整个长安福特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