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在黑暗中疾驰,裹挟着尘埃不断从车厢连接处涌入,大抵过了15分钟,一阵强光霎时照亮车厢,车窗外一片银装素裹的雪原,令人心旷神怡。不远处,巍峨的祁连山雄峙天际,默默地注视着列车从乌鞘岭特长隧道内驶出,目送“钢铁巨龙”奔向远方。

2006年8月23日,全长20.05公里的乌鞘岭特长隧道双线开通,打破了欧亚大陆桥通道上的“单线瓶颈”,无数列车在此呼啸而过,将各地的繁华与梦想紧密相连。

在这条隧道的深处,有一名铁路青年,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护着这条交通动脉的畅通,他就是武威工务段乌鞘岭桥隧工区工长樊孝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颗求知心 练就一身硬本领

2019年12月31日,是樊孝华踏进乌鞘岭特长隧道的第一天,他与这座隧道的不解情缘就此展开。

漆黑的隧道内一片寂静,站在避车洞中,樊孝华的耳膜突然感受到一阵强烈的压迫感,紧接着就是轰隆隆的回响,第一次“进洞”作业的他不由得地咽了咽口水。

“小樊别害怕,这是列车接近前正常的气压变化,等这趟车过去以后,咱们就能上道了。”工长苗琦对他笑着说。

“天窗”作业结束后,樊孝华坐在驶离隧道的轨道车上,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幽深的隧道内他甚至分不清里程和方向。

兰新铁路每天开行客货列车140余对,工区职工只能利用夜间“天窗”对隧道进行检修,凌晨寂静的隧道内,除了检查小锤的叮咚声,就是樊孝华的提问声,干一项问一项,问一项懂一项。

每天,当大家进入梦乡时,樊孝华却埋头于厚厚的专业书籍和图纸中,遇到的难点、疑惑,他都会反复推敲,直至彻底理解。

一年的时间,樊孝华就对乌鞘岭特长隧道的各项参数了如指掌,即便在隧道内光线昏暗、尘埃弥漫的环境下,他总能及时揪出潜在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双铁脚板 踏遍隧道除隐患

乌鞘岭以山势峻拔、地势险要而驰名于世,这里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变化无常。

每年10月,乌鞘岭特长隧道全面进入冻土期,日常检查及维护工作也变得更加艰难。进入隧道后,樊孝华总是比其他人多走两步、多看两眼,用他那一双铁脚板踏遍隧道,守护着隧道的安全与稳定。

2021年2月,入职一年多的樊孝华被提拔为工区副工长。“入职以来,我的心都在紧绷着,只不过以前是出于对未知的紧张,现在是因为我知道隧道安全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疏忽。”樊孝华语气坚定。

因其特殊的地质环境和复杂的结构,每年冬季隧道都会有渗水结冰现象,樊孝华带领着工友们将洞壁上的覆冰凿碎后,还需要用编织袋将碎冰“打包”,运往横通道内集中堆放,一个“天窗”下来,樊孝华和工友们往往要搬运十多趟。

隧道内线路为11‰的单面坡,火车爬坡时为防止车轮打滑,需要通过撒砂来增加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摩擦力,砂粒被车轮碾压后变为粉末飘浮在隧道内、堆积在铁轨旁,不仅影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也会干扰火车司机视野。

在粉尘堆积最严重的横通道地段,他总是身先士卒,第一个走进通道内接通水阀,手持喷头洒水降尘,随后大家再使用扫帚、铁锹等工具清理砂砾。

近年来,乌鞘岭隧道平均每年除尘6万多袋,未发生一起由于粉尘造成的行车安全事故,这背后离不开樊孝华和工友们“灰头土脸”的坚守。

一腔热血 融化坚冰保畅通

2022年8月,樊孝华刚满26岁,年轻的他担任乌鞘岭桥隧工区工长一职,守护隧道畅通的重担也压在了他的身上。

冬季大家经常会因打冰磨破手掌,樊孝华全都看在眼里。如何解决隧道结冰问题?樊孝华拿出过去三年间攒下的11本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满了隧道内的每一处结冰点。

冬季来临前,他整理出一份《乌鞘岭特长隧道渗水结冰情况说明》,并以此为蓝本,带领职工在结冰现象最严重的乌鞘岭隧道东口,成组安装“电伴热设备”。安装前需要对沿线排水渠进行清理,遇到铁锹无法铲除的死角,樊孝华便撸起袖子,把手伸进冰冷的水流中将杂物掏出。

在乌鞘岭特长隧道运营的17年间,隧道结冰一直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大隐患,但自从电伴热设备安装完工后,“打冰”在乌鞘岭隧道成为了“过去式”。

2024年暑运期间,乌鞘岭山区迎来持续强降雨天气。樊孝华和工友们加密防洪检查频次,对乌鞘岭特长隧道周边18公里范围内的主被动网、仰坡封闭栅栏、抗滑桩及排水沟等防洪重点区域进行排查清理,全力确保旅客列车运行安全。

“守护好这条20.05公里的隧道,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在结束和记者对话时,樊孝华的目光望着乌鞘岭特长隧道满脸憧憬地说。

文·图丨奔流新闻通讯员李童辉 记者玄丝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