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言:狂飙的文旅,扛不起亏损。

经历过艰难的2022年后,国内的旅游业市场都开始呈现出了一股生机勃勃的美好迹象。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的人数比上一年多了将近24亿人,全年的出游人数多达48.91亿人次,同比暴涨了93.3%。

图源:迈点研究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游客支出的旅游开销也比上一年上涨了140.3%,累计共产生了近3万亿元的惊人成绩。

图源:迈点研究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当热度褪去的时候,全行业的尴尬处境也随之而来,也可以说是“当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的真实写照。

因为说实话,在经历过一阵“报复式”消费如今倒闭的景区跟多米诺骨牌一样,随着旅游热度的逐渐褪去,国内各地区无论是大景区还是小景区,都开始一个接着第一个的往下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老板欠债跑路倒闭的、也有烂尾拖欠工程款倒闭的、还有经营不善留不住客人倒闭的......可以说是当初有多风光就有多落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一家由国字号控股的文旅企业,就因为目前的资金无法偿还“转债”而被迫违约了(简单而言就是公司没钱还不起债),成为国内首家带有国字号的企业转债违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水褪去,多家文旅公司“扛不住”了

连国字号也还不起钱了?

虽说当各地的旅游热潮来临的时候,就有业内媒体统计过,以已上市的35家文旅企业为例,在去年就有26家上市文旅公司开始赚钱了。

除了同比增长176.9%的峨眉山景区和累计接待游客超450万人次的黄山景区之外,还有19家上市文旅也打破亏损的魔咒,在去年开始赚钱实现了扭亏为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以“万亿产业”、“经济支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代名词的时代主题,也让去年国内各地的文旅集团产生了近100个文旅投资项目。

据《迈点》的报道显示,这些项目的投资的金额高达297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这么看,确实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状态。

但是正所谓一家欢喜一家愁,有人赚钱肯定也会有人亏钱,这个世界的轮回好像就是这么戏剧化,要不说人生如戏?

先并不说这次国字号控股的企业还不起钱的故事先,单从连韩国人喜欢去的张家界天门山爆火的情况,都扶不起的张家界业务板块来看,就知道文旅这碗饭有多难吃了。

图源界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根据张家界面对亏损的情况发布的内容来看,单单一个大庸古城公司都足以让张家界处于亏损状态,截止至去年年底,张家界的预计亏损已接近2.5亿元。

除此之外,还有默默看着别人赚钱,自己在角落里数着亏了多少钱的云南旅游、西安旅游、国旅联合等上市文旅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商业地产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华侨城A在2022年的已经亏损了近110亿。

虽说华侨城A的旅游业务在去年稍有回温,但也可能是去年深圳欢乐谷的其中一个项目发生了碰撞事故后,当年的业绩也连同该项目也一起“撞”了。

游客减少的同时也产生了巨额的亏损。截止去年年底,以《商业地产观察》整理的数据显示,华侨城A的亏损预计为超70亿元。2年加起来亏损预计超180亿。

图源:商业地产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一边建设一边欠债的经营状态仿佛已成为行业的固化模式。

以《中证鹏元》的研究报告为例,截至去年年底,有21家旅投类“国字号”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处于60%-75%之间,甚至还有6家该类型的企业负债率超过75%。

图源:中证鹏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连实力实力背景如此雄厚的上市公司都熬不住“潮水褪去”后的冷静期,可想而知,下层的企业也不会“好过”。

因为在国内旅游业一片繁华的表象背后,除了这群上市公司的业绩呈现出了“滑水”的状态之外,虽说出游的人数稍有提升,但其实仍然不能和2019年以前的旅游盛世相提并论。

除了人流量的减少之外,游客的消费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因为比起以前的“向上消费”,目前的“向下消费”反而更容易爆火,以在社交平台上累计播放量超10亿次的淄博烧烤和天水麻辣烫为例,虽然它们的爆火犹如昙花一现,没能取得一路长“红”,但其实恰好反应了当前旅游的消费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谨慎的旅客带着更加谨慎的钱包,让一些文旅企业也开始慌了阵脚,一些熬不住的小型文旅企业只能深陷泥潭,“人去景空”。

虽说景区不好“捞钱”了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了,但只是没想到首先被牵连“塌房”的企业竟会是有着“国字号”控股的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岭南股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说实话,岭南股份的崩盘也确实不能全怪文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光10年,亏损15亿一朝崩盘

捞不到钱,搞景区建设的都“凉了”

这次崩盘的是由创始人尹洪卫于1998年成立,早在2014年就已经上市的岭南股份。

可以说曾经也是以“中国环境企业15强”成为行业龙头老大般的存在,一时风光无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自岭南股份暴雷之后,除了获得白武士的打救收购了部分债券,让深陷泥潭的民营企业救出水深火热。

令“无辜”小散安心让“投机”的大户慌心(超过10万元的转债将会无法兑换),让8月19日的岭南股份开盘一字涨停“激动股心”之外。

整件事情的发展还是蛮“戏剧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有一间上市企业仅仅因为“岭南”二字相似,就无辜“中招”惨遭跌停两个交易日,差点栽它手里。

这家企业就是岭南控股,按这么看也算是股市“捕风捉影”的现象级名场面了。果然股市这玩意儿,还真有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玩笑归玩笑,这样的名场面确实也不禁令人疑惑,这家岭南股份到底做错了什么“滔天大事”,才让仅仅与它名字相似的企业也惨遭跌停呢?

根据岭南股份披露的公告内容来看,貌似这次崩盘是因为其发行的岭南转债剩下的钱只有不到5亿,并且该公司还存在15笔被执行人记录,合计执行标的1.46亿元。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岭南转债在早几日也因为无法兑换本息而惨被“摘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吃惊的是,除了惨被摘牌之外,由于发行岭南转债的岭南股份背后的“股东大佬”是带有“国字标”的中山G资。

所以这一次岭南转债的违约,也让它成为了国内首例“国字标”企业转债违约。虽说当年收购之后,高达15亿的资金支持让岭南股份重新又熬了几年,但结局很明显,岭南股份还是“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这一次违约的行为,也让保持了30多年“零违约”的神话一夜跌落神坛,成为首个在正股退市前违约的转债。

而岭南股份的主要经营业务也同样非常有“意思”,因为虽说企业全称里面有文旅二字,但其实它并不参与实际参与文旅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企查查的公开数据显示,岭南股份的主要经营业务包括园林工程施工、景观规划设计、绿化养护和苗木产销等内容。

可以说相比起文旅,这位岭南股份的工作反而更像是在景区大哥背后保驾护航的小弟,更偏向于景区建设类的产业模式。

图源:知酷文旅发表的关于岭南股份打造的市政园林绿化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高达数亿的债务之下,很显然岭南股份的业务范围绝不局限于此。

与其说是“捞不到钱”,倒不如说是不务正业野心太大,亲手把自己搞“崩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想搞文旅的公司不是好园林企业?

疯狂收购的背后是一地鸡毛

虽说外界很多媒体对于这件事情的报道其实更倾向于“国字标”都“打救不了”,但其实纵观岭南股份的扩张之路,就会发现“扶不起的阿斗”确实是有出处的。

参考将PPP项目玩得贼溜,但是却在北京朝阳“国字标”支持了5年,前前后后投入了十多亿元仍无力回天,曾被誉为“PPP第一股”的东方园林惨被破产重整的“前车之鉴”就会发现:

民营企业的激进式发展,不仅让景区项目崩盘,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开始变成当地的“烂摊子”,不收不行了......

图源:中诚信研究(关于“国字标”对岭南股份的资金支持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自各地文旅开始爆火的时候,很多企业就像借此分一杯羹,纷纷都计划加入这个赛道“捞钱”,特别是一些已经上市的文旅公司,这其中就包括岭南股份。

为了“捞钱”,岭南股份分别花费上亿元,先后收购了恒润科技和德马吉等与数字科技沾边的新文化公司。

还曾以4.5亿元和2.4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新港水务以及微传播的部分股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懂就问,除了水务的业务范围和岭南股份的核心业务沾边之外,这些科技公司和岭南股份的园林业务有什么关系?难道就是为了几个高大上的景区建模?还是为了短暂贴合“科技风口”让股价稍微“吹”了一下?

因为不管是哪种理由,事实已摆在面前。因为以岭南股份2020年至2024年的业绩报告为例,除了2023年亏损超过10亿之外,亏损最多的一年为2022年,全年亏损了近15亿。

短短5年就亏损了将近32亿。

图源:岭南股份业绩报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样的发展模式带来的结局就是增加了债务,最后导致入不敷出。

说句难听的那就是老板拍拍屁股一句“投资失败”溜之大吉,坐等大佬“捞底”打救股民。

不得不说,上市企业的玩法还真是普通老百姓搞不明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文旅产业风起云涌,当某种时代的潮流变成一个新的经济风口的时候,想成为“风口上的猪”?那就要把握好发展的度,把握好创新的度才能扛住这破天的富贵。

不然,就只能以失败告终。亏损的文旅企业如此,盲目投身进文旅“捞钱”的岭南股份亦如此。

而岭南股份的兴衰史,也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了部分企业的盲目扩张下面临的风险。但不管怎样,还是希望民营企业能正确把握时代的风口,越闯越勇成为时代发展的一名“勇士”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觉得呢?大家对岭南股份的“崩盘”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