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4月,24岁的清末维新运动急先锋梁启超在他主持的上海《时务报》上发表《戒缠足会叙》,为他与谭嗣同、康广仁、汪康年等人发起的不缠足运动开启舆论宣传。

这份创刊还不到一年的报纸是清末思想启蒙运动时期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维新派机关报,此时作为主笔的梁启超俨然已是晚清中国最为知名的意见领袖之一。

这位来自广东新会县的青年知识分子十二岁就考中秀才,十七岁时以乡试第八中举,但在次年的会试中名落孙山,他在那年秋天结识了康有为,从此抛弃旧学投入康门走上了维新运动的道路。

梁启超和他的朋友们试图在上海发起一场以解放妇女缠足为宗旨的非紧密社会组织,在同期《时务报》刊载的《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中,他试图为入会的成员们消除不缠足之后婚假难的顾虑:

此会之设,原为缠足之风,本非人情所乐,徒以习俗既久,苟不如此,即难以择婚,故特创此会。使会中同志,可以互通婚姻。无所顾虑。庶几流风渐广,革此浇风。

起于五代、兴于南宋、盛行于元明时期的女人缠足风俗在满清时期成为汉人士大夫们坚守儒家传统的象征,“士大夫家以至编户小民,莫不裹足,似足不小不可以为人,不可以为妇女”。

他们甚至禁止与不缠足的女人通婚。在满清帝国辽阔的疆域上,从城市到乡村,从士大夫到贫民,无不极力坚守这一毫无根据的传统。

这一奇葩的风俗迅速影响了从关外以极端暴力的方式入主中国的满人统治阶层。在入关后的数十年间,这种以小为美的畸形审美观念随着汉人儒家文化的浸染而深植满人族群,虽然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曾多次下旨严禁效仿,甚至以流放之刑进行威吓,但这些圣旨却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

那些积极拥抱汉人文化的满清贵族开始偷偷给为自家的女儿们缠上了裹足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可并继承了这一传统,继而在皇帝的禁令逐渐不被重视的时候光明正大地进行宣扬,使得这一盛行了近五百年的陋习在晚清时期成为整个中华大地上共同的认知。

洪杨之乱的太平天国运动被认为是首推反缠足运动的发起者。“悉迫令解足”、“违者皆斩”的政令以极权的方式在中国南方强制推行,但随着太平天国政权的覆灭,这一影响旋即被迅速清除,数万名妇女逃离太平军的大营,她们甚至在回乡的路上就迫不及待地再次拿起了裹足布。

维新运动的领袖、清末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灵魂人物康有为是在清末明确提出不缠足运动的第一人。

早在1880年的清光绪六年,尚未获得巨大声明的康有为就在家中禁止女儿缠足。前一年的他刚刚游历过香港,这次广有见闻的游历让他决定从中学转为西学,从而走上了一条绝然不同于晚清传统士大夫阶层的道路。

1883年,康有为在他的家乡广东南海与开明乡绅一起首倡不缠足会,在他亲自撰写的《不裹足会草例》中规定入会的人皆不能裹足,凡是已经裹足而重新放足的都给予表彰。

1895年,康有为和他的弟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在广州再度提倡不缠足运动并成立了“粤中不缠足会”。

但这两次行动都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根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守旧文化理念让长于言谈的康有为也深感无力,直到《时务报》的创办和梁启超等人的出现。

发生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给中国人带来了极为强烈的震撼,北洋水师的覆灭举世震惊,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终于惊醒了一部分中国人,来自十八行省超过1200位在京参加乙未科应试的举子们连暑向皇帝上书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一称为“公车上书”的历史事件被视为晚清维新运动的发端。

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以效仿上海广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在创办的北京《万国公报》发刊,“遍送士夫党人”,使之“渐知新法之益”。

11月中旬,由帝师翁同龢支持、康有为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的强学会成立,以陈炽为会长,梁启超任书记员,随后改北京《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

《万国公报》的创刊是康门弟子梁启超第一次以主笔的身份出现在晚清知识分子群体面前,但那个时候的他声名不隆,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上海《时务报》的成立。

北京强学会成立之后,康有为南下游说时任两江总督的晚清重臣张之洞支持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列名会籍的有康有为﹑梁鼎芬﹑汪康年﹑张謇﹑黄遵宪等。

1896年1月12日,上海《强学报》创刊,以“托古以改今制”倡导维新变法﹐但随着清廷御史杨崇伊奏参强学会“植党营私”,北京、上海两地强学会相继被禁,《强学报》仅发行5天。出版两期即告终止。

1896年8月9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共同发起和创办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担任主笔,汪康年总经理,以变法图存为宗旨,由于议论大胆新颖、文字通俗可读,数月之间竟发行多达万余份。

1897年4月,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汪康年等人再次在上海发起不缠足运动,《时务报》巨大的发行量和梁启超等人强大的影响力让这次行动迅速获得了众多的支持者。

继6月30日上海不缠足总会成立后,湖南、广东、福建、天津、澳门等地先后成立不缠足会,一些府、州、县设立分会,不缠足运动在晚清的中国大地上全面开花。

“百日维新”开始后的1898年8月13日,康有为上《请禁妇女裹足折》获得光绪皇帝的批准,明诏严禁妇女缠足和奖励各省不缠足会,“其已裹者一律宽解,若有违抗,其夫若子有官不得受封,无官者其夫亦科缓罚,其十二岁以下幼女,若有裹足者,重罚其父母”,并令各地督抚推行。

这是不缠足运动第一次获得朝廷正式承认和支持,仅维新运动期间先后加入不缠足运动的会员即达30余万人。

虽然随着维新运动的失败,这场解放妇女的运动随即遭遇夭折,但其思想的影响力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1899年12月,由英国立德夫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天足会被视为不缠足运动的延续。中国天足会不久即被中国人接管,并出版会刊《天足会报》,亦于全国各地设立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不缠足运动的发展。上海参加不缠足会的妇女约有5万人。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达《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通饬各省一体劝禁,其有故违禁令者,予其家属以相当之罚。

而这一妇女缠足的恶俗的彻底根除,中国民众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若干年才被彻底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