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瑟找到李宗仁,愤怒道:“我一再强调乘胜追击日军,你为何不动?”
李宗仁听罢也是无可奈何,不仅没有尾击日寇,甚至下达了紧急撤退命令。
不久,数十万国军撤退到津浦线以西,徐州沦陷。
那么,我们也不禁发出疑问,既然台儿庄一战大败日寇精锐师团,为何数十万国军没有乘胜进军,反而主动撤离了呢?
事情的缘由,还要从台儿庄大捷后讲起。
年初,日军进犯台儿庄,城内官兵用血肉坚守数日后,终于在4月6日,汤恩伯所率第二十军团终于到达增援,我军正式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孙连仲,汤恩伯组成左、右翼兵团,对台儿庄日军进行夹攻,日寇大败溃输,沿枣赵铁路仓皇向北窜逃。
当时,前线协助指挥、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瑟极力建议乘胜追击,彻底消灭日军第十师团的残余兵力。
确实如此,按照军事常识,现在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最佳时机,可为什么李宗仁要主动放弃追击,错失歼灭日军剩余残余兵力的好机会呢?
原来,虽然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战中取得举世瞩目的胜利,但其中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我军歼灭日军两万余人,自身伤亡人数却超过了五万,大战之后,兵力大大衰减,全军上下早已疲惫不堪,五战区实在是难以为继。
而日军在向北逃窜后,逃至峄县山地,此处在地形上易守难攻,对日军更为有利。
并且,当地的房屋建筑多为巨石构筑,日军在进驻后加以改造,进一步放大了防守的优势,他们凭借着“天险”,固守待援。
如果我军贸然追击,势必损失惨重。
然而在台儿庄大捷后,蒋介石被这次胜利冲昏了头脑,想要李宗仁再打几次像台儿庄战役一样的胜利。
于是下令调集各路军队,共计六十万云集徐州,势要阻挡日军南下侵略的步伐。
但这正犯了兵家之大忌,如此多的军队聚集在徐州,这样一个地势平坦的地区。
面对装备飞机、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的机械化部队,纵有再多兵力,很容易被敌人迂回包围。
而由于日军在台儿庄的战败,日本的裕仁天皇恼羞成怒,开始加速推进侵略,向中原地区大量增兵。
抽调华北方面军与华中派遣军共24万日军,配备各种重武器,采取南北对进的战术,分六路从河南向徐州进行侧翼包围。
双方军队在军事素养以及武器装备上面临着巨大差距,但此时国军高级指挥层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犯了和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一样的错误——轻敌。
认为自己六十万大军足以弥补装备和战术上的差距,甚至开始有了在短期内战胜日本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5月9日,蒙城失守,此时李宗仁真正意识到了日军的包围网即将形成,他们想要在徐州,一口吃掉中国六十万军队!
倘若六十万官兵被围杀在徐州,那么中国也就真正到了亡国的时候。
5月16日,李宗仁紧急下达撤退命令,六十万国军撤出徐州,5月19日,徐州沦陷。
虽然这次撤退直接导致了徐州的沦陷,不过从战略的角度看,有人称这次撤退是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原因就在,这次撤退不仅为日后武汉保卫战的部署赢得了时间,还破灭了日军企图在徐州围杀六十万大军的美梦。
为抗日战争保留了重要的力量,更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