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十大将里,军事出身的除粟裕、徐海东、陈赓之外,就是王树声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王树声大将军事生涯中的高光时刻,更多定格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军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更多是担任“配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树声自从参加黄麻起义走上革命道路,一步步升为高级指挥员,是靠能征惯战打出来的。很多人知道许世友是一员猛将,身挎大刀,亲自上阵杀敌,王树声曾经也是这样。

1936年,西路军西征河西走廊失利,让王树声在军事生涯中受到很大冲击,千难万险突围出来,回到延安。

抗战开始后,他并没有在129师主力部队任职,而是到冀豫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开辟根据,发展武装力量。

1944年,徐向前原本要被派去豫西展开工作,因病情而没有去,改任王树声担任河南军区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树声领导的河南军区与李先念的新四军5师,王震南下支队,组建中原军区。中原军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也是蒋介石十分忌惮的时期。1946年6月将30万兵力对中原军区发起进攻,军区副司令员兼1纵司令员的王树声率领部队,向西南突围,抵达武当山区开辟鄂西根据地。

突围出来的部队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突围出来就安全了,部队进入没有群众基础的地方,后面的追兵让部队难以停歇。你分散,他分散,你聚集,他聚集,部队疲惫不堪。

我们的部队是依靠群众成长起来的,没有根据地,没有兵员、没有粮食,没有药品,没有衣被,怎么能发展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鄂西北在当时是一个苦寒之地,因国民党实行五保连坐,一家出问题,5家遭遇,部队在这里展开群众工作很困难。兵员得不得补充,没有药品,不断减员。部队在山里打游击,吃不上一顿热饭,睡不上一个囫囵觉,斗争极其艰苦。

直到1947年2月,鄂西北根据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精神,除少数干部原地坚持斗争,鄂西北军区主力分路转移啊都外线作战,牵制敌人。王树声等首长身体不好,报请中央后,化装转移到山东、华北等解放区。

千里迢迢从鄂西北抵达上海,再转移到山东,与老部下许世友见面。他希望老首长留下,任他婉拒了,休息一段时间后,抵达晋冀鲁豫军区。在休息没多久后,得知上级让刘邓率领的主力挺进大别山时,他坐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身体情况很糟糕,毅然决然向上级打报告,要求到大别山战斗。

在王树声心里或许认为,中原突围后,战斗很紧张,使得中央交代的任务没有完成,他想要“戴罪立功”。大别山是自己故乡,是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希望前去相助。

重返大别山后,他虽然负责根据地的建设,属于“配角”。可他此时知道,这是中央下的一盘大棋,自己就是棋子,每走一步都很重要,都是决定刘邓主力能否在大别山站稳脚步。为此,他心甘情愿负责地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领导的鄂豫军区为主力部队提供了兵员、物资等各方面的需求。后来根据战争形势,鄂豫军区撤销,他担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继续为前线主力提供帮助。即便到了新中国成立,他也是非常低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