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俞家仁先生聊镇江点心时,他说曾经在人民街上,有一家叫“振声茶社”的镇江老茶馆,制作的点心非常好。

振声茶社”位于人民街向中华路那一段,镇江的茶馆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素茶馆,一类是荤茶馆。素茶馆,是指专门卖茶水点心的茶馆犹如北京的清茶馆。荤茶馆是商业洽谈的好地方,茶食多用猪肉制成,品茗佐之甚可口。从最近看到的一个老报纸摘要上了解,“振声茶社”应该属于荤茶馆这一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振声茶社的茶被称为“风箱茶”,因为茶馆盛水的大锡吊从清晨开业到夜间打烊关门,始终炖在炉子上。茶客到,随即拉起风箱,火旺水沸,十分方便。

水开后,茶堂倌便拎起水吊子绕着桌子为茶客沏茶。在一般的小茶馆茶水不一定是“滚开”的,俗称“停汤水”,“停汤水”是茶坊泡茶的大忌。而振声茶社的水就被称之为“滚汤水”,比较讲究。

02

镇江人多爱喝绿茶,主要有龙井、云雾、毛尖、碧螺春等。夏季喜饮大麦茶、杭菊花茶、夏杭草茶等。

做生意的人多饮龙魁茶,即龙井、猴魁、珠兰三种绿茶混饮,忌饮茉莉花茶,因茉莉音谐“没利”。

泡茶也有一番讲究:

通常先放茶叶,后冲开水,而喝碧螺春则先冲开水,后放茶叶。

第一壶先冲少许开水叫做“煞茶头”,让茶叶在开水中缓缓地舒展开来,再冲满开水。

一些老茶客通常不爱喝第一道茶,称之为“头遭茶”,而喜欢喝“二遭茶”。茶客中常有“头遭水、二遭茶”,“头汁苦、二汁补”之说。

03

过去在人民街的“宴春”(初名“中华园”,后改“中华楼”,抗战期间易名“宴春”)、“顺兴”、“天乐园”(俗称“老天乐”)、“大兴楼茶馆”,都是当时比较有名的荤茶馆,振声茶社能有名气,也是有独到之处的。

振声茶社附近,还有中华路北头的“华阳楼”、新街的“万花楼”、宝安新街的“万和楼茶馆”、镇屏街上的“龙江茶坊”等。

但最早有名气的茶楼还要数京畿岭的“朝阳楼”。

“朝阳楼”创建于同治五年(1866年),楼上楼下各三大间,是当时镇江首屈一指的大茶馆,大门正中有一木雕龙头,上挂金字招牌:“京江朝阳楼”,老板是同治年间在丹徒县衙门当差的杨奎。

朝阳楼除了卖茶,还经营蟹黄汤包、水晶肴蹄、鸡汁汤面,承办民间酒席和官场筵席。清政府的几任两江总督每到镇江大校场阅兵事毕,总要在此开设满汉全席,招待文武官员和地方士绅。

1928年,国民党政府迁江苏省会于此地,需拓宽马路,朝阳楼被拆除。

04

旧时在京口闸一带(浮桥巷对面),有位叫杨大贵的商人开过一家“邻桥园”素茶馆,主要为大校场一带的菜农、工匠等下层体力劳动者提供一休息之处。杨大贵还请当地文人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店堂,其对联是:“忙里偷闲,喝碗茶去;苦中作乐,烫壶酒来。

1920年,因地方政府要在此地建煤铁公所,“邻桥园”不得不停开了。

05

茶馆中的早点也是各有特色:

如“春生园茶坊”的“草鞋底”插酥烧饼、“如意茶坊”的素菜包子、“惠风茶坊”的牛肉锅贴、“杨家茶坊”的芦笋煮干丝等,用料、做工均十分考究,集聚了不少人气。

06

旧时镇江民间另存一番茶俗,立夏之日要用隔年木炭烧水泡茶,茶叶要从左邻右舍相互求取,称之为“七家茶”。据说喝了“七家茶”,夏天酷热不易生痱子,身体结实。

春节时如有客登门拜年,必敬之以茶,茶中放一枚红枣或金桔,称之“八宝茶”,表示新春吉祥如意。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