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9月8日报道:24年前,由王仁杰编剧、黄蜀芹执导、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主演的昆剧《琵琶行》在上海“三山会馆”古戏台演出了十余场。那是戏曲首次走出传统剧场,在户外的古建筑空间演出。“那时我还年轻,对这种创新的演出形式深感震撼。”黄蜀芹之子、著名导演郑大圣回忆。

时隔24年,郑大圣接过母亲衣钵,重探原作脉络,以新古典主义的创作理念再度将《琵琶行》搬上昆曲舞台,重启古调韵味。9月7日晚,由上海昆剧团重磅推出的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献演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带领观众重回“浔阳”江畔。一股相似的震撼感在观众席中弥漫开来:“原来昆剧还能这么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出剧照,柏可林摄(下同)

集结顶级创作阵容,重塑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叙事长诗《琵琶行》,以其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全诗共有88句616字,字字珠玑意蕴无限。

2000年,经过有“闽南才子”之称的已故著名剧作家王仁杰的妙笔铺陈,已故著名导演黄蜀芹的执导创排,由上海昆剧团国宝级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担纲主演的昆剧《琵琶行》首演于当年春天,在上海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山会馆”的古戏台上惊艳亮相,这部90分钟五场大戏的精彩佳作成为全国首例实景演出昆剧。此剧将诗、意、韵、画相融合,在传统风格的雕梁画栋间,曼妙婉转的水磨昆腔焕发出真正的盎然古意。首轮十四场演出,座无虚席掌声无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重新搬上舞台的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特邀国宝级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传承指导,国家二级导演倪广金担任执行导演,著名作曲周雪华、国家一级演奏员李琪担任唱腔设计,为多部电影音乐作曲的知名作曲家董颖达担任此剧作曲,国内知名舞美、灯光设计师谭华担任舞美、灯光设计,纪录片《何以中国》的服装造型设计师王海婷担任服装造型设计。

剧中,饰演“白居易”的是上海昆剧团梅花奖得主黎安,而饰演琵琶女“倩娘”的正是郑大圣的夫人、梅花奖得主沈昳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意与现代感并蓄生辉,匠心呈现昆剧新貌

王仁杰编剧的昆剧《琵琶行》将原作88句长诗分成《泼酒》《商别》《相逢》《失明》《余音》五个部分,通过白居易和琵琶女两次相逢的巧妙架构,去展现人生境遇的戏剧性变迁。

此次上演的昆剧《琵琶行》,在继承2000年版本幽微中见广阔的创作手法基础上再出发,重新组织叙事结构,试图找到与当代人对话的“气口”。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在戏曲舞台上创新采用蒙太奇手法回溯往昔,引领观众穿梭于主角人生各阶段的光影交错中,让观众在共鸣中体味到生命的无常,同时也深刻诠释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唱腔设计和音乐作曲方面,剧中女演员的声腔以五声音阶的南曲为主体,以鲜明地揭示倩娘委婉细腻、凄美动人的内心世界;男演员的声腔以七声音阶的北曲为主体,以突出白居易内心忧郁沉思、悲怆凄凉的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选择突破过去传统昆曲舞台的既有视野,开辟一片截然不同的演出时空。此次演出场地特意设置在充满工业历史痕迹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观众一步入这座由老船厂改建而成的江边艺术殿堂,便见江景如在山水长卷中徐徐展开,透过后墙的落地窗,两岸灯火交相辉映,江船时而往来,为即将上演的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铺垫了天然的底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昆剧固有的一桌二椅并未缺席,而是与现代审美理念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古典又新颖的舞台氛围,以细腻唯美的视觉效果和沉稳而富有张力的演出气质,烘托表现琵琶女与白居易之间超越身份的情感共振与心灵对话。

观众们在波光流淌的浦江之畔,沉浸在两位主人公相遇、离散等一系列哀婉动人的故事中,随生命的流动而感悟,与千年之前的戏中人产生跨时空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正创新融古今,继往开来续新篇

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以中国古诗词为魂,尽显文辞华美与意境深远。导演郑大圣认为,《琵琶行》并非仅是文学史上的文字遗存,其情感与主题跨越时空,与当代人的处境与机遇紧密相连,赋予了作品鲜活的现实意义。同样,昆剧亦非静止的博物馆藏品,唯有与今天的生活相关联,方能展示最好的生命形态。基于这样的理念,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昆剧团力图采用传统戏曲与当代表达手法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在集成传统艺术精髓和现代科技元素的基础上,为这部作品注入持续的生命力。这是上海昆剧团守正创新的又一次勇敢尝试,将这首富含中国文化与艺术底蕴的长诗,精心打磨成既贴合时代审美,又能触动人心的经典之作,让新一代年轻观众乃更深刻地理解并享受中国昆曲艺术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多年来,上海昆剧团始终秉持‘继承经典、演绎经典、打造经典、传播经典’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佳作。”

9月8日晚,该剧仍将在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登台演出,与观众一起在黄浦江畔共赴一场关于唐诗与昆曲交织、古典与现代相融、诗意与乐音共鸣的文化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