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在企业安装降噪设施和为我们配备降噪设备后,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之前的噪音环境也能接受,但是有了降噪设施后,耳朵的负担实打实地小了很多。”近日,海宁市总工会与当地检察院、环境局对某家纺布艺企业存在的噪音问题展开联合回访活动,通过收集噪音数据和采访职工,调查整改成效,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使企业噪声污染标本兼治。

“今年4月,检察院立案一起企业噪音扰民案件,并同步把案件线索移送海宁市总工会。”海宁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公职律师高天峰告诉记者,他作为特邀检察官助理,在看到抄送资料后,敏锐察觉到扰民案件的背后可能存在的职工职业病防护问题,立即启动“工会+检察院”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同工作机制,开始协助办理此项案件。

在现场检查、当事人询问调查以及整理有关证据材料后,案件调查组认为,本案涉事企业存在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第二款、第二十四条,《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第三条、第十六条等相关规定的情形。“企业当时主要生产的马面裙原料正值需求旺季,必须24小时运转才能满足上下游产业需求,贸然停工整改会损害劳资双方的权益。”高天峰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会立即启动“一函两书”机制向涉事企业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同时建议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下达车间加装隔音板、隔音棉等整改要求,并会同卫健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行动。海宁市总工会还与企业工会一起为职工购买、配备了一批防噪护具。截至7月底,降噪设施和防噪护具全部落实到位。

及时有效处理案件中可能存在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源于海宁市总工会多年来对“一函两书”机制的探索创新。在2021年与海宁市法院、人社、司法等部门建立职工维权协同机制的基础上,年初,又与海宁市检察院建立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同工作机制,明确了沟通联络、信息通报、线索移送、会商研判、办案协作、法宣联动等6项工作机制,搭建工作协同、信息共享平台,合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切实推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制度落实、落细。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问题。为此,海宁市检察院聘请拥有司法办案经验的高天峰作为特邀检察官助理,将涉及企业、职工的相关案件同步抄送,让工会干部从“娘家人”的视角重新审视案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职工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做到“解决一个案件,保障一批职工”,将后续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同步解决,最终实现劳动领域“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同时,海宁市总工会与市检察院互相派驻工作人员,沟通协调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同相关工作,进一步解决在对方相关领域人才不足、专业不强的问题,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助力高水平推进治理现代化。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 金钧胤)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