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销售和利润下滑加剧成本考验,大众打破不关闭德国本土工厂的禁忌。

文丨赵宇
编辑丨龚方毅

“欧洲的汽车销量越来越少,来自亚洲的新竞争者还在强行进入市场。蛋糕变小了,餐桌上的客人却更多了。”9 月 8 日,大众汽车集团 CEO 奥博穆(Oliver Blum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众品牌面临的形势 “非常严峻”,不能再让一切照旧。

这被普遍视为对计划中的 “调整” 辩护。9 月 2 日,从未关闭过德国工厂的大众宣布扯下承诺了数十年的工作保障协议,考虑至少关闭一座德国整车工厂和一座零部件工厂。集团工会主席丹妮拉·卡瓦洛(Daniela Cavallo)反应强烈,称大众关闭德国工厂绝无可能。

因为大众在德国政治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德国总理舒尔茨已经与奥博穆、卡瓦洛、下萨克森州州长斯特凡·魏尔(Stephan Weil)秘密讨论了大众汽车的潜在危机。魏尔目前的态度是支持大众削减成本,但更倾向于工厂关闭的替代方案。下萨克森州政府持有大众集团 20% 股份,州长魏尔是大众监事会成员。

在德国公司架构里,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是德国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大众工会控制着 20 个监事席位中的半数,并受到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的支持,后者的核心工作目标是维持当地就业。

奥博穆现在的最新说法是大众不会放弃德国,但没有正面回答是否继续推进裁员。他说,“我们坚定地将德国作为生产基地,因为大众汽车塑造了我们几代人。一些员工的祖父辈已经在大众汽车工作过,我希望他们的孙辈仍能在这里工作。”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和更智能转型中,大众集团、尤其是大众品牌乘用车显得尤其难。它同时遭遇核心市场的需求放缓、特斯拉和比亚迪等新进入者的强劲挑战,因为与政府的深度绑定,它无法像同行那样轻易转移产能至成本更低地区,进一步放大了经营杠杆。

据统计,2023 年大众德国奥斯那布吕克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不到 20%,德累斯顿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也只有 30%。以至于尽管大众如今仍年销接近千万辆,但市值只比比亚迪的一半多一点点。

利润下滑、股价暴跌、产能过剩、内部动荡,这是欧洲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转型时进退两难的真实写照。而大众打破不关德国厂的禁忌,可能只是欧洲汽车迎接严酷现实的开始。

“成本、成本和成本”

今年夏天,大众集团因为高端电动车需求大幅下降,计划关闭奥迪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整车厂。这家工厂拥有大约 3000 名工人,主要生产奥迪旗舰纯电 SUV Q8 e-tron 等车型。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替代方案,这家工厂就将彻底关停。

那是大众首次提出关闭欧洲工厂。

“这与我们的产品竞争力或者销售业绩无关,一部分市场根本就不存在了。” 大众集团 CFO 阿诺·安德里茨(Arno Antlitz)解释本次计划关厂的动机。他说疫情前欧洲每年汽车销量为 1600 万辆,大众预期下降至 1400 万辆。大众在欧洲的市占率为 25%,占这 200 万辆缺口里的 50 万辆,相当于两家汽车工厂的年产量。

2024 年二季度,大众集团取得 833 亿欧元营收,同比增长 4.1%;但大众乘用车品牌的利润率仅为 0.9%,环比下降 3.1 个百分点。安德里茨说,这既是由于大众正在实施提前退休和裁员计划,需要支付一次性费用;也是因为德国工资支出增长、汽车销售收入略有下降,大众的期间费用率大幅增加。

在当时的业绩会上,安德里茨说大众正处在一个以过剩产能和价格竞争为特征的环境中,特别是在欧洲和中国,因此大众需要继续严格执行绩效计划,以提高各个子品牌和集团整体的盈利能力。据他介绍,由于库存较去年底增加 77 亿欧元,汽车业务的净流动性下降了 90 亿欧元。

奥博穆补充说,“我们已经采取了所有必要的措施,现在要做的就是(降低)成本、成本和成本”。

2023 年 12 月,大众集团宣布将开展 “节流” 行动,计划到 2026 年底累计节约 100 亿欧元成本,并将营业利润率由 3.4% 提高到 6.5%。然而,大众乘用车品牌今年距离成本节约目标还差 20 亿至 30 亿欧元。

销量未达预期,加上研发、生产等固定成本高企,导致大众电动车业务持续亏损。即便如此,大众接下来还必须在欧洲卖出更多的电动车,这样才能够满足从明年开始生效、更为严苛的欧盟 2025 年碳排放标准。

多重压力下,管理层考虑关闭德国工厂,并终止自 1994 年以来与大众工会达成的 “就业保护协议”。根据这份协议,大众在 2029 年前不能裁撤现有劳工。

9 月 4 日,安德里茨对 1.6 万余名工人说,“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大众品牌上花的钱比赚的钱还多。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并不乐观。” 他警告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大众将无法成功转型。大众必须提高生产力并降低成本。可以用来扭转局势的时间已然不多,或许只有一到两年。

他还告诉工人们,提高大众德国工厂的效率是管理层与产线工人的共同责任。“大众之所以能够成为欧洲销量最高的汽车品牌,是因为我们有一流的产品、不妥协的品质和实惠的价格。”

在职场平台 LinkedIn 上,许多人对安德里茨的说法不以为然。一个德国人评论称,“很遗憾,大众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一流的产品了。市场份额下滑、产品盈利能力下降以及不可持续的收入,都清楚地表明这一点。”

还有人发帖称,提高工厂效率并非管理层与产线工人的共同责任。在过去,是德国工厂里的工人让大众在过去取得成功。而此刻发生的事情,完全是管理层的责任,因为他们做出了错误的战略决策。

之前工人们聚集在大众沃尔夫斯堡总部高呼:“我们是大众,你们不是!” 有分析人士认为,工人们拒绝裁员的态度强硬,如果管理层不愿让步导致局势升级,那么大众在德国所有的工厂都有可能发生罢工。但也有媒体在大众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总部工厂外听到员工说,“情绪已经低迷了一段时间”“我们当然知道有什么事情在酝酿”。

工会的态度是 “这样的事件不会发生”。工会主席卡瓦洛说,大众需要制定一个 “2025 - 2030 - 2035 年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她批评管理层既没有提高公司效率、也没有制定成功的技术和软件战略,此时削减成本并不能解决主要问题 —— 人们不愿意买大众汽车了。

卡瓦洛在沃尔夫斯堡出生,高中毕业后就加入了大众汽车,并一路晋升为工会主席。她的前任、曾担任大众工会主席 16 年的贝恩德·奥斯特洛(Bernd Osterloh)形容她 “作为领导者很坚强,富有同理心且具有战略思维”。

两年前,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卸任大众集团 CEO,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与大众工会之间摩擦龃龉不断——在领导大众转型时,迪斯曾多次公开表示:如果转型速度过慢,大众将有约 3 万个工作岗位面临裁撤风险,这被大众工会视为严重威胁。

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制造业当前仍占德国就业总人数的 27%,虽然低于 20 年前的 32%,但仍远高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大众品牌的 20 万名员工中,约有 12 万名在德国工作。

有观察人士评论称,德国大型企业过往的成功,可以主要归结于三点: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与中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关系、协商一致的劳资关系。数十年来,德国的工业领袖、工会和政治家们共同寻求并达成了劳资关系方面的一致意见,这反过来又为德国战后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大众汽车自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威胁关闭德国本土工厂,将直接考验这种共识能否在充满挑战的全球环境中留存下来,并继续发挥作用。

“餐桌上的客人变得更多”

奥博穆所说的 “餐桌上的客人变得更多”,主要是指继特斯拉之后,中国车企也开始加速抢占欧洲市场 —— 欧盟加征的反补贴关税很可能也挡不住这股趋势 —— 除了因为这可能加速中国汽车厂商赴欧洲建厂进度,还因为根据美国智库荣鼎咨询的测算,即使被征收 30% 的关税,一些中国公司比如比亚迪,其六款车型中的五款仍能在欧洲赚取利润。

现阶段给大众带来最大压力的,仍然要属占大众近四成全球销量的中国区的销售疲软。易车研究院院长周丽君曾对我们分析称,大众不像丰田,在中美欧市场的销量 “三足鼎立”。如果做一个武断的理解,大众的海外市场基本上就是中国市场。

从 1990 年到 2017 年,大众年销量从 300 万辆增长到 1077 万辆,中国市场贡献了增量中的 415 万辆。从 1985 年到 2023 年,大众始终占据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第一,直到新能源车(包括插混)对纯燃油车的加速替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众(中国)董事长兼 CEO 贝瑞德曾说,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主要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其它合资品牌,而是比亚迪。两家公司 2019 年的中国市场销量分别是 423 万辆和 45 万辆,今年上半年变成 135 万辆和 140 万辆。如无意外,比亚迪将在今年终结大众在华连续四十年的销冠纪录。

而且在激烈价格战下,上半年大众在中国市场按照股比计算的合资企业收入同比下降 30%、至 8 亿欧元。2022 年同期,这一数字是 14 亿欧元。

核心市场收入和利润减少的同时,大众全球累计投资超过百亿欧元研发纯电动车 ID. 系列。2023 年,ID. 系列在全球售出约 39 万辆,不到特斯拉 Model Y 一款车型同期销量的三分之一。其在中国近期的销量反弹,也是建立在终端成交价的一降再降之上。以 ID.4 为例,这款车 2021 年 3 月在中国市场发布时的起售价超过 20 万元。去年四季度,终端成交价一度下调至约 13 万元。

大众还在继续加大对于中国市场的投入,且主要集中在电动车领域。今年 4 月,大众宣布将与小鹏合作开发新的 CEA 电子电气架构。更早之前,大众还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与中科创达成立合资公司翼创雷行。大众称,为加快电动车的本土化研发,将向中国投资 25 亿欧元,用于进一步发展位于合肥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等。到 2030 年,大众集团将有超过 30 款纯电车型在中国市场销售。

大众 ID. 系列车型全国车友会会长杨麒麟告诉我们,2022 年下半年,大众(中国)曾委托他做一份问卷调研:ID. 系列车主对用车过程中的哪些体验不够满意?他向超过 1000 名大众 ID. 车主发放了调研问卷。大多数车主反馈称,最不满意的就是车机系统——当时不仅无法 OTA 升级,而且操作不灵敏,甚至会偶尔黑屏。

一位 Cariad 中国人士说,大众 ID. 系列车型的界面交互设计,是由大众德国总部直接出具设计规范,而像高德地图等中国市场特有的本地化应用,则会交由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合资厂商负责开发、适配。

无论关厂,还是裁员,都属于企业在市场环境不佳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在利润和需求双双下降的情况下,博世、大陆和采埃孚等欧洲头部汽车供应商已经累计裁员数万人。从历史上来看,大众也并非一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公司,否则无法在近 90 年的时间里存活下来,还成长为销量规模全球前二的汽车集团。

筹划中的关停并转更像是大众管理层对于风险因素的集中释放,只不过在根深蒂固的本土利益面前,这恐怕不足以令大众真正重返竞争 —— 如今,在欧洲每五辆售出的电动车中就有一辆产自中国。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