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是可以改变的。那我们就要尽力让事情往好的方面改变。国家治理亦是如此。清政府统治时期,国土面积被外来侵略者瓜分了出去。清政府当时面对侵略者,战略上是有取有舍的。
对于新疆这片疆土,清政府没有继续妥协下去,而是奋起反抗,派出了实力派将领左宗棠率领大军与沙俄进行对抗。当时外东北区域也被沙俄霸占着,那清朝政府为何甘愿放弃外东北区域,死活都要夺回新疆呢?新疆和外东北区域都是地广人稀的不长毛之地,但是新疆有着其特殊性。
事关塞防战略
新疆是加强塞防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中国国防体系建设来看,中国国防建设应是一个整体,加强海防建设与加强塞防建设其实互为表里,相互间有着影响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是片面强调海防的重要性而忽视塞防的重要性,只会导致“扶了东边,西边要倒”。因此,海防与塞防建设应当并举进行。但当时清朝政府中存在着不同声音。另一种声音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李鸿章认为,加强边防建设,应着重海防建设,放弃边远的新疆。
就加强塞防建设来看,以左宗棠为代表的人物,认为保住新疆领土势在必行。新疆稳定是事关边防建设的大事。纵观历史,就知道新疆的地位不凡。新疆在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新疆本身来看,是一片荒芜,地上不长庄稼,一片戈壁滩模样。
历朝历代都拿新疆作防范内陆之用。早在汉朝,新疆就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唐朝也延续了汉朝的做法,后来的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视新疆的稳定。
清朝,将京师搬迁至了燕地,但仍时刻会受到外来侵略者的欺凌,都是用新疆作为“挡箭牌”的。所以说,新疆失守了,国家将不稳定的,新疆肯定要列入加强边塞建设的布局当中,而且是要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新疆不稳,国将不稳
其一,新疆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是国家西北方面的屏障。从战略角度上看,其地位十分重要 。如果新疆一旦被放弃,紧接着会有更多的领土在风雨中飘零,大概率可能保不住。左宗棠在分析新疆形势中,曾谈到:新疆在,则蒙古在;蒙古在,则京城局势稳定。
可见新疆犹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这一块倒了话,京城之地也处于危难之地。新疆的战略地位不一般。
左宗棠还说到:新疆与西北各省,与中国是一个整体。新疆丢失的话,犹如人的手脚丢失,这样这个人不可能很好地活下去。所以说,新疆的得失问题,已不再是其得失的问题,是关乎整个中国的领土,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西北区域如果完整的话,侵略者、搞事者则没有空隙可钻。如果新疆不稳固,会引起蒙古各部恐慌,土匪这类也会躁动不已,乘机搞事,这样国内形势也会造成无安宁之日的局面。
可见新疆不但是沙俄眼中的肥肉,也是国内反动势力紧盯之地,必须要牢牢掌握在清朝政府手中,否则很容易引起大乱。
其二,新疆的区域面积大,一旦丢失,中国版图急剧缩减。新疆的疆域面积要达到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的面积都要比一些国家的整体国土面积都要大了。丢掉新疆,犹如丢掉一个小国家。
其三,新疆不保,民心要不稳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让清朝政府把40万平方公里的沃土拱手送人,当时国内已经是哗然一片。如果新疆这一大片面积再被割让出去,想必清政府的统治会再也统治不下去了,民众会对这么一个无能政府失望透顶。
沙俄的野心不会止步于新疆
沙俄的侵略野心远远不止新疆这块领地这么简单,沙俄盯着新疆的同时,眼睛已经放在西北区域了。而且当时的形势是,沙俄对西北区域的侵略威胁变得日益严重了。
如果再不加强塞防建设来抗衡沙俄的话,形势只会是岌岌可危。与沙俄就新疆问题进行对决已经刻不容缓之事,更是箭在弦上的事了。
翻阅大臣王文韶在同治13年11月11日写得奏折可以得知,当时形势紧急。奏折中这样写道:俄人侵扰我伊犁,来势汹汹。此时,我军如果退一步的话,俄军就会乘机进一步。我军援兵晚一步支援,俄军就会乘势进攻。形势已经相当紧急了。
当时,左宗棠早在同治10年就看穿了沙俄的野心,他指出,沙俄垂涎我国的西陲边地已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他一再呼吁,如果新疆丢失,则没有要塞可守。西部区域如果继续孱弱下去,最终会被沙俄吞并。
收复新疆有着宣战的意图
收复新疆可以抵御沙俄侵略。沙俄对于中国领土的蚕食是越来越严重。晚清时期沙俄看着中国内部混乱,乘机来“捡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朝政府统治下的国家已经千疮百孔,太平天国起义让晚清政府疲于应付。
沙俄这批外来狼,野心不小,好似永远喂不饱的恶狼,对于清朝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领土觊觎完一处,又想占领另一地。清政府在其威逼利诱之下,被迫签订了《瑷珲条约》。
沙俄看到清政府是个软柿子可以随意粘,直接出兵强占了边境的大量领土,又厚脸皮地想出“调停有功”的借口,让清政府订立了《勘分西北界约记》。清政府在和沙俄签订的各种各样条约中,百万计数的土地就一下子变更了产权人,直接转为了沙俄的财产。
沙俄并未就此收手,反而越演越烈。1871年,沙俄故伎重演,想要凭借再次出兵伊犁,企图达到侵占新疆的目的。如果这次让沙俄得逞的话,沙俄肯定会继续侵吞中国其他区域的。这是贪婪的本性决定的,既然中国的土地这么容易得到,怎么能错过。
清政府也意识到,一味地妥协、退让,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好日子,反而会招来更大的祸害。如果这次和沙俄硬碰硬,实实在在地干上一架,说不定能让沙俄看到中国不是好欺负的,给沙俄一大震慑,也让沙俄收收心,不再如此猖狂下去。
爱国伟人的力挺
收复新疆的决定做出,当时是有着曲折的故事的。清政府内部,对于收复新疆这件事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话语权的李鸿章并不同意这样做,是左宗棠极力推动下,最终才得以敲定的。
左宗棠在争取保住新疆这件事上,除了晓之以理,与李鸿章在政见上针锋相对外,左宗棠的决心是一点都不含糊的,他直接在慈禧面前拿出了命做抵押。
在左宗棠的力挺下,清政府才下定决心收复新疆。但当时给左宗棠的实在支持实在太少了,打仗必要的经费都不能予以保障。左宗棠想尽办法,自筹军饷、自建队伍。
镇压叛军的需要
新疆一直是清政府的“痛”,新疆内部的民族成分十分复杂,而且各民族都不安分,叛乱程度很高。
最为令清政府头疼的一支是阿古柏。阿古柏在混乱当中,侵占了新疆南部,并顺势建立了反动政权。阿古柏为了站稳脚跟,想将“新疆”作为独立国,还与英国勾结,谋求英国的支持。这让清政府大为光火。
清政府要决定收复新疆,与镇压阿古柏率领的叛军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样做可以让清朝政府挽回面子。
所以说,清政府收复新疆主要重点还在于镇压叛军,彻底粉碎沙俄的侵略野心并不是主要的。从当时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伊犁仍然在沙俄手中就可以看出,清政府当时的实力有限,只能保住新疆,这确实是没有办法的事。
外东北地广人稀,而且天高皇帝远,当时的国力、军事实力实在难以支撑清政府管理好这片区域。在利弊权衡之下,清政府只能对其放任为之。
清政府玩命似的要收复新疆,和新疆的战略地位有关。新疆是一片事关全局之地,失去后会引起后续一系列的不良结果,领土只会陷入一丢再丢的窘境。
当时,也正是清政府中有着左宗棠这样杰出的政治家,他能站在清帝国生死存亡的高度,分析新疆地缘政治形势与国际安全之间的关系,才让清政府彻底清醒了,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捍卫国家领土安全。
外东北和新疆相比之下,看似是轻易放弃了。实则是清政府的无奈之举,当时政府的治理能力实在太“low”,只能先管理好新疆这个“大西瓜”,放弃外东北这个“芝麻”。
对于战略地位不如新疆这般重要的外东北,清政府当时是无暇顾及的,“弃车保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能力有限时,聚焦能力管好关键的,是应有之义。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