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但在二战苏德战场上,自从朱可夫接手西方面军指挥权以后,苏军总能在关键时刻反攻成功,比方说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等,无一例外,德军都输在了最后临门一脚,让苏军反戈一击,导致前功尽弃。实际上,朱可夫的打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及时组建一支战略预备队,这是德军无法比拟的。

01战略预备队,大兵团作战的最后保证。

从古到今,不管是哪个国家或者哪支军队作战,都必须留有一支预备力量,这是用优势兵力战胜对手的基本打法。尤其是在二战苏德战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大兵团和多兵种作战的集合,如果不能保持兵力上的优势,仅靠装备先进也是不会达到战争目的。

1941年6月22日,德军分三个集团军群,一次性动用了153个师350万兵力,从北到南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进发,一周占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一个月占领莫斯科西部重要门户斯摩棱斯克,三个月收拢了基辅包围圈,到9月底莫斯科战役展开,苏军防守在西部地区的近300万精锐悉数被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人们奇怪的是,苏军在战争打响后,列宁格勒被围,基辅被占,9月30日莫斯科战役展开以后,德军在10月份又取得了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包围战的大捷,又有57万苏军被歼,朱可夫接手西方面军司令员时,防守在莫斯科的兵力还不到10万人,按道理德军180万大军占领莫斯科是十拿九稳的事,可为什么在12月份苏军的大反攻中却败下阵来呢?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判断,说德军当时不该暴露了实力,让苏军提前作了准备。实际上,德军进攻莫斯科时,也是留有预备队的,首轮进攻仅仅是使用了第2第3和第4三个装甲集团军打头阵,而第2第4第9甚至北方集团军群的支援部队都留有一些战略预备队。只不过,德军太轻敌了,在气候和补给双重影响上没有形成合力,导致朱可夫有机会调集预备队,并动用了几十万莫斯科军民来构筑防御工事。

从这个层面讲,朱可夫采取了以守为攻的办法,先让德军尝到甜头,然后再蓄积力量进行战备大反攻,而且这个办法每试都灵。反观德军的闪击战,也会发现有一些规律,那就是离开装甲就打不了仗,不用坦克和兵力优势就不敢发动进攻,客观上讲,德军的动员机制和兵力补充又跟不上战场需要,只能是看着苏军兵力越打越多后来居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收拢战线再反戈一击,这是朱可夫惯常打法。

有些人认为,苏军打仗完全凭人多势众,朱可夫更是用人海战术打败了曼施坦因。实际上,不管哪种打法,打赢了才是硬道理。而对朱可夫接手莫斯科防御以后,他所指挥的几场大的战役,基本上都有一个规律性打法,收拢战线然后再反戈一击。

莫斯科战役打响后,德军可谓势在必得,其它不讲,光装甲集团军就用了东线4支里面的3支,180万大军也占了东线差不多一半的兵力。而且到11月冬季完全到来之前,德军的前锋已经看到了莫斯科的红屋顶。但是,尽管苏军在10月份损失了57万精锐,朱可夫还是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把德军阻止在了莫斯科外围,这些完全是莫斯科军民修建的6道防御阵线在起作用。

而真正让朱可夫能反戈一击的还是斯大林派来了战略预备队,其中就有从远东调来的13个师的精锐,有骑兵也有雪地师,这让古德里安好生羡慕,他在12月4日视察完部队以后,就感觉再打下去只能损失更大,于是在建议推迟进攻的建议被否以后,他带头先撤出了第2装甲集团军,从而导致南线失控出现连锁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同样遇到了莫斯科一样的情况,他1942年8月29日以最高副统帅身份来到前线时,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已经占领了城市90%的地区,但朱可夫没有急于发动进攻收复失地,而是命令崔可夫担任斯大林格勒的守城主将,让他无论如何要在城中与德军打巷战拖住敌人,而他自己则在斯大林格勒后方草原集结了6个集团军的战略预备队,由于集结这些兵力需要时间,更需要对新兵进行整训,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加上要综合考虑在勒热夫和斯大林格勒两个地方同时发动进攻,才导致11月19日才展开“天王星行动”。也是从这时开始,苏军不仅掌握了南线作战主动权,也掌握了整个东线的战略主动权。

1943年7月5日,曼施坦因开始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发动堡垒进攻,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场准备了三个多月的作战居然打了一周就被德军统帅部叫停,而他本人也因这场作战丢掉了哈尔科夫,究其原因仍然是朱可夫手上集结了一支50多万人的草原方面军预备队,而德军却是要从东线抽调装甲部队支援西线,从而打乱了战场部署。

从这个层面讲,作为苏德战场决定战场命运的两个指挥员,曼施坦因虽有指挥才能,却缺乏基础力量支撑,他既无权调动兵马,又不能擅自改变作战命令,只能被动执行;而朱可夫却不一样,自从朱可夫打赢莫斯科保卫战以后,斯大林完全支持朱可夫作出的一系列决策,而朱可夫在下达每道作战命令以后,也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给了前线指挥员们很大的自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一而再、再而衰,朱可夫用了以逸待劳的办法。

提到朱可夫在防守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中的打法,就会想起曹刿论战的“一而再、再而衰”的军事理论,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德军在这几场重要战役中,无一例外也是越打越累、越打越打不动了。

首先,德军发动闪击战没有考虑苏联的地理环境。巴巴罗萨计划展开时,把占领莫斯科的时间限定在三到五个月,而实际打了4年损兵折将不说,还让苏军占领了柏林。这是巴巴罗萨计划缺乏足够理论依据所在,原因是仅靠闪击波兰和闪击西欧的成功,就认为进攻苏联也是手到擒来,德军太轻敌了。

其次,急于求成是闪击战失败的重要根源。本身古德里安创建闪击战理论,是用装甲坦克的快速机动来抵消对方的战线太长和坚强防御,但是,装甲坦克的快速机动是需要成本的,德军光想着坦克怎么跑得快,却没想到如何及时补充燃料和把兵力补充上,这就给朱可夫收拢战线和集结预备队实施大反攻创造了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苏联的战争潜力和动员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非要将苏德双方作一比较,那苏联的战争潜力绝对算得上大功一件,即使整个二战苏联付出了2700万人的巨大代价,苏军也付出了970万人的巨大牺牲,但苏联仍然在关键时刻都能组织起强大的预备队,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得到的,这得益于平战结合的指挥体制以及苏联军民誓死保卫家园的坚强决心。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许特根森林防线,第15集团军坚守3个月,莫德尔的最后表演

二战堡垒行动,曼施坦因为何丢掉哈尔科夫?分散用兵正中苏军圈套

二战柏林战役,为何700万军队不回防?只是作战地图上的一组数字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为何先要展开天王星行动?南线更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