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2月23日,援青教师钟祖华在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的西宁果洛中学给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新华社西宁9月12日电(记者李琳海、白玛央措)初秋的高原已有一丝寒意,走进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高级中学,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传出。孩子们聚精会神,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49岁的鲍红艳是该校高一年级的英语教师,今年3月,她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实验中学来到青海,成为一名援青教师。“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高原学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初到高原时,高海拔的环境让鲍红艳难以入睡,但看着朴实的孩子们,她依旧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教学。

“我们一家三口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工作和求学,但看着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我感到欣慰,不再孤单。”鲍红艳告诉记者,她的丈夫也在中国西北支教。

仅在2023年,山东共有134名教育干部人才到海北州支教帮扶。其中,中组部援派项目24人,山东教育援青人才110人,教师们在海北州16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任教。

作为山东援青项目,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鲁青)高级中学总投资2.5亿元,其中山东省投入援建资金9000余万元,学校可容纳2000多名学生。在这所学校,为丰富课余生活,援青教师团队组织了多样的兴趣社团。

“物理、化学、体育类、舞蹈、音乐、话剧社团……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就读于这个学校的17岁藏族学生杜雪妮说。

40岁的马德峰是浩门镇(鲁青)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的生物老师,今年2月从山东省邹平市第二中学来到青海进行教育援青。该校高一年级共有12个班,每个班学生约50名。因为很多学生离家远,每个班一半以上学生都是实行寄宿制,老师们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照顾学生生活起居的任务。

马德峰说,刚到浩门镇(鲁青)高级中学时,被学校良好的硬件条件所震撼,学校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只要打开电脑,就能连接所有的教学仪器。

此外,学校利用录播室,与威海实验高中等实现了公开课、优质课和名师讲座的线上联合教学,学生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本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团队,学校每周会安排山东援青教师给当地老师进行评课,马德峰每周至少会听三节由当地教师教学的生物课,老师们的教学素养也在不断提升。

马德峰老家在山西,他援青任职时间为18个月,在来青海之前他从未到过中国西北。他说:“虽然这里条件相对艰苦,但高原孩子的质朴和淳厚深深打动着我,我用教育援青的方式认识了这座偏远的小镇。”

“浩门镇(鲁青)高级中学援青团队从黄河入海口来到黄河源头,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高原学子的深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该校教务主任刘兴旺说,正是教育援青,让一所学校牵起两地的梦想,让更多的学生有了走出大山的勇气和造福家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