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场

8月24日至9月22日,伯年艺术空间推出艺术家宋宛瑾个展“图像诗学”。宋宛瑾专注于观察所处环境的自然变换,善于捕捉周遭碎片化的细微风景,并对其进行诗意化的自我转译。通过对日常性图像进行处理与转化,她的绘画最终呈现出某种置身梦境之中,或处于现实边缘的陌生又暧昧的浪漫之美。

直映眼前的是一幅正在喝椰子水的人物画像,画面的组合简洁无冗:一位女士正虚握吸管,头微微仰起,眉眼舒张,右边嘴角向上微微翘起——似乎在笑着而左边脸庞却有股下沉的气氛,发型整洁衣着简练,肤色浮白;明暗对比较弱、灰色调的大面积运用,巧妙的是,沉闷的调性被一抹翠绿的桌面点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个展“图像诗学”

2024.8.24-9.22 伯年艺术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椰子》

布面丙烯 50×50cm 2020

目光再游移至前台布景:黑衣女子、翠绿桌面、鹅黄色椰子,这些物象上的投影都在暗示着光从人物右边而来,后方的黑幕也如被聚光灯打散一般显露出一阵光幕,种种画面因素的组合以最低的程度在传达女子的情绪。这位女士是谁?她向右边望向什么?为什么椰子看着大小比一般要大?此刻“她”在想什么?

事实上,我们在观看宋宛瑾的画作时,“提问”代替了“阅读”。尽管画面中早已提供观者足够的物象去识读,细节之处还留有些许待解读的暗示,例如左手中指的戒指、右手漆黑不显示时间的手表、几乎每张画里都出现的气球等等,这些物象符号的设置满足观者对于画面基本的阅读与探求的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个展“图像诗学”

2024.8.24-9.22 伯年艺术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放气球》

布面丙烯 80×60cm 2020

当联系观者自身的个人认识对各类物象符号进行深入阐释之时,画面却又在我们不自觉间阻隔进一步探求的欲望,这种欲望的发起到消解的过程,是由宋宛瑾作品中“趋弱”的态势所驱使。

“趋弱”状态主要存在于“图像符号”和“画面形式”构成的两条线索当中。最直观体现在画面低对比的明暗关系,和整体低饱和度的色彩倾向,配合展览空间中大面积使用白墙作背景,同时不配以作品文字信息介绍,用外在的纯粹环境削减互文性带来的内容干扰;另一种体验是展场中设计的昏暗房间,原先对比较为强烈的画面融入到弱光的环境中,只凸显出一个个饱满亮丽的果实形象,大面积的弱光环境减轻原有画面强对比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阿旺和冬冬一起看苹果树》

布面丙烯 130×96cm 20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肥皂泡1》

布面丙烯 70×110cm 2024

在所表现对象的角度,画家呈现的是稀松平常的场景和物体——室内的沙发、人偶、玩具再到室外的自然景观和人造建筑,所有的物象都不脱离于普遍视觉经验中的已知物。

需要指出的是,宋宛瑾选择快照式的摄影取景构图拉近观者与所描绘事物的心理距离,空间透视的设定选取在人眼直视的常规位置,平铺直叙地展开画面叙事,没有多余的干扰来打破平衡的局面,以“熟悉感”来联结画家与观者之间的视觉与生活经验,而这种平衡近乎静止的画面上,实际上存在着不安的拒绝与阻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个展“图像诗学”

2024.8.24-9.22 伯年艺术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网 No.7》

布面丙烯 150×120cm 2022

在《网》系列作品里,宋宛瑾用近似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平远式”构图表现自然景色,相异之处在于原本进深前探的视线,被最前方从底部生长而出的树木所阻挡,观者需要绕行穿越荆棘般坚硬的锐利的树枝才可抵达远方,正是这种有意地阻挡行为,在观者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作者的“拒绝”。

这是在观者与画面之间设立一堵不可见的墙壁,观者并非直接走进画布所给予的诸多现实图景当中,该处不可见的隔挡实质上是现实与非现实之间拉扯的张力。

从物象组合上看,现实与非现实两者的转换借由画家在画面中加入不常规的元素达成,从体积异常的椰子、平常风景中显眼的不同色调的气球,抑或突兀的鸽群、肥皂泡以及人偶等物件,都将观者从原本顺理成章的写实景象拉回到怀疑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网 No.9》

布面丙烯 110×70cm 2024

同时形式语言的构成也在进一步加强这种矛盾,《网》系列的阻拦,又或是《橘子树》系列里对空间感的抹除;再是宋宛瑾在描绘物体质感时有意采用基本相同的处理方式,《阿旺和冬冬一起看苹果树》(2024)、《春春、点点和阿旺的合影》(2024)两幅作品里人、狗、玩偶娃娃等具体物件大体上用相似的笔触来塑造,以及将颜料堆叠的厚度调至平整。

借助多层方式来构成对现实感的抽离,这种状态贯穿此次展览的所有作品,这样就造成观者对于意义的疏离,始终徘徊在“这是现实”的肯定与否定之中,配合展览空间的大小,压抑、怀疑、不安、矛盾的思绪也蔓延到具身所处的环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个展“图像诗学”

2024.8.24-9.22 伯年艺术空间

宋宛瑾《橘子树6号》

布面丙烯 66×100cm 2024

宋宛瑾并不邀请——准确说是并不主动邀请观者对其画面进行过多的内容阐释,诸多情绪的生发背后是对于既定现实的“陌生感”,构图、形式语言以及图像符号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造就此等韵味。

绘画过程中对色彩、形式语言、图像符号的使用是画家主观感性的具现,对作品的深层凝视是观者尝试走入画家内心的钥匙,这一过程里各种画家留下的痕迹都在侧写创作者本身的情感世界。我们可以从作者无意识留下的蛛丝马迹中尝试还原一个想象的对象,但总会有所隔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个展“图像诗学”

2024.8.24-9.22 伯年艺术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苹果树2》

布面丙烯 40×30cm 2024

诚然我们可以从社会历史背景、艺术家个人经历、绘画语言的采用去还原大致的面貌,绘画归根结底是不能被完全转译的个体经验,这种无法被语言逻辑所结构化的空缺也是“艺术之所以成立”的立身之处。

创作者、作品、接受者三方之间存有不可避免的差异,先是创作过程中留下主体不甚察觉的超出预先规划的细节,再被观者经由个人经验转化后产出另类体验,由此逆向还原的过程中存有各种偏离和误读,最终形成始终难以调和的“陌生感”。

我们也可将画面阅读过程中的“陌生感”视为个人经验的“经典化”,所谓的“经典化”意为创作者将个人经验升华形成某种形而上的人生积淀,这种积淀往往是在模糊未知的情况下影响创作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个展“图像诗学”

2024.8.24-9.22 伯年艺术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柚子树 No.5》

布面丙烯 110×160cm 2023

宋宛瑾那些生活切片式的画面、似快照般的构图模式以及情感压缩至若隐若现程度的色彩基调,将普通的日常、生命节点中的瞬间碎片升华,细微巧妙地讲述她如何处理这些日常转化的问题,利用个人化的绘画语言制造独属于她自身的情感效果,其目的是表达对生活、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关键在于,我们可否从未被主动言说的各类平常细节来理解宋宛瑾的生命厚度?

碎片化、信息过载、时间缩短加速是当代生活不断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以效率追求为要义的当代生活讲求各部分环节均服务于某种投射向未来的期许——更为便捷的虚拟服务、触手可及的信息网络、不断以时间刻度作为某项行为评判基准的活动,尤其在连通性加剧的当下,重复的陈词滥调、教条式的生活行为、浅显浮夸的价值观成为潜在的危机。宋宛瑾此次展览的意义在于反思与提问,日常经由艺术的转化后有何价值?绘画于当下的锚点在何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宛瑾《柚子树 No.4》

布面丙烯 110×70cm 2023

于当下而言,宋宛瑾的绘画并不是作为某种“弥赛亚时间”所成立,她用绘画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如何抵消各类意识规训的这一过程,思考艺术与生活间的融合状态。

凝固的日常景象、隐藏存在感的色彩、习以为常的取景方式,持续不断地把个人经验与外在环境的相遇转化为“经典”,以独立的“日常”抵抗进步发展论调式的“非常”,“经典”的意义在于超越时间的坍缩,令充沛的个人经验得以脱离宏观脉络的裹挟,进而拥有别于它者,独属于自身的“经典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羌云

图片|伯年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