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会演剧目,由泗阳县地方戏种保护中心和江苏省淮海剧团联合演出的淮海戏《板凳姐上任》将于9月16日在淮安人民大会堂上演。这部现实题材作品有哪些看点和亮点?【紫金文艺评论】记者对话了该剧编剧袁连成。
剧情简介
大型现代淮海戏《板凳姐上任》讲述了苏北泗水河边板凳姐,因坚持组织“小板凳苏北琴书艺术团”而得名,为刹住农村歪风邪气,全面创建文明村庄,引导农民步入精神小康,她拾起文化本行,利用苏北琴书,成立“小板凳乡风文明评议会”,哪家出了有悖现代文明的事情,她就带着板凳协会成员,在哪家门口摆上小板凳,拉起坠胡,打响挎板,唱起苏北琴书与之相对应的曲目,谈闲擦呱、说长道短、通俗易懂、评对议错,把思想工作与庭院晚会融于一体,主人受教、众人受益,本剧着重呈现了板凳姐与小板凳乡风文明评议会,在平息一桩高价彩礼过程中的苦辣酸甜……
记者:这部戏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袁连成:大型现代淮海戏《板凳姐上任》,是一部原创农村题材现代戏,它讲述了苏北泗水河畔泗水村的农民们,脱贫了、致富了,生活却更加闹心了,村里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赌博、厚葬薄养,诚信丢失等问题愈演愈烈,镇宣传干事板凳姐,在村里成立了以苏北琴书为载体的“小板凳乡风文明评议会”,月光下、庭院里,古老的苏北琴书一次次唱响了现代文明之歌,以文暖人,以文润心,彰显了在乡村振兴大潮中的文化自信!
记者:作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如何把握现实真实与艺术真实?
袁连成:淮海戏《板凳姐上任》,生活中有原型,它取材于泗阳县穿城镇颜圩村“小板凳乡风文明评议会”,然而如何把生活中的故事用戏曲艺术演绎?本剧采用了双轨交融的方式,即“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生活中的人物尽量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生活中的行为尽量幻化成戏剧性和程式化;同时让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精神诉求,又呈现出地域化、剧种性与生活气息,尤其是苏北琴书的运用,既是乐器,又是载歌载舞的道具,从而实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相融相合。
记者:这部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哪些创新与亮点?
袁连成:首先把苏北琴书淮海戏化,苏北琴书是民间曲艺,作曲家王安顺先生在保留苏北琴书韵味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淮海戏的曲牌元素,听起来既似苏北琴书,又似淮海戏,并且无缝衔接,呈现出一种民歌戏曲化、戏曲民歌化的音乐之美;其次,淮海戏《板凳姐上任》戏曲化程度非常之高,导演蒋宏贵先生以戏曲化为中轴,在全剧铺陈出一波又一波的戏曲化和程式化画面,既戏味浓烈,又赏心悦目;另外“戏中戏”的巧妙运用,是该剧的又一艺术亮点,戏在戏中,人物经常处于双戏夹击的矛盾点上,用戏、戏剧性、戏曲化阐述主题、勾勒人物、掀起矛盾,营造新生活中的苦辣酸甜。
记者:这部戏的角色设定有哪些考量?
袁连成:为了打造一部淮海戏现实题材力作,我在创作之初,就提出了“双梅同台”的构想,即让淮海戏两位梅花奖得主许亚玲、魏佳宁联袂演出,这两位梅花奖演员都以表演见长,都善于塑造和刻画生活中的小人物,尤其在表现与再现之间拿捏准确,游刃有余;在剧中许亚玲扮演的“板凳姐”,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嬉笑怒骂皆是戏,她将戏曲行当中的青衣和彩旦融于一体,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淮海戏现实题材新的人物形象;魏佳宁扮演的“柴富”,既有企业家的商,又有庄户人的土,同时商中有土,土中有商,在商与土的双线下,又渗透出农村人质朴的情感……中国戏曲的原始状态就是角儿的艺术,当下的地方戏和基层院团亦是如此,为角儿写戏,让角儿站到台中,用角儿推动和带动地方戏剧种,是我这些年戏曲创作的不变追求;同时,《板凳姐上任》集结了淮海戏优秀中年演员周雪芹、庄雄师和刘勇,以及优秀青年演员马洁等,使这部戏亮点纷呈,各自精彩。
记者:剧中哪些部分令人印象深刻?
袁连成:为了进一步发挥和展示“双梅同台”的表演特色,我有意识地写了一场“回娘家”的戏中戏,在这一折中,既有淮海戏传统的、经典的程式表演,又有洋溢着现代气息的生活魅力,两位梅花奖演员的唱腔和表演,快似流水,缓似行云,显示出地方戏曲在演、唱合一的难度与高度。
记者:这部戏的创排及上演,对淮海戏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
袁连成:泗阳县地方戏种保护中心(泗阳县淮海剧团),一直追求与实践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近些年,他们一手抓送戏下乡,一手抓精品力作,在《板凳姐上任》这部戏中,尝试剧组制模式,与江苏省淮海剧团联合,探索地方戏曲艺术“手拉手”工程,在主创人员集结上,实现“全苏班”,以确保剧目的本土化和剧种化,团长周雪芹对我说,《板凳姐上任》作为开篇之作,接下来将启动淮海戏“乡村故事”系列剧创作演出,走出一条“为农民写戏,为农民演戏”的艺术新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宁
图片为剧照,由泗阳县地方戏种保护中心供图。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