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60天上岸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介绍下我的个人情况,我今年35周岁,2024年省考报名时是34周岁8个月,抓住了省考大门即将向我关闭的倒数第二次机会,以笔试成绩岗位招1排2,面试全场第一(共计24人)的成绩上岸乡镇公务员。

我是2012年毕业,毕业后就在国有银行连续工作8年,又在地方国企工作1年,但因为孩子确诊孤独症,所以在2021年,我不得不放弃工作,陪伴孩子康复将近三年。

在2023年末,我需要考虑自己的未来,一番权衡后,还是决定考公。虽然我之前有N次省考、事业单位、军队文职考试经历,但从未进面,我一度怀疑自己与体制内无缘。

但我是大龄待业,再去找工作,也不具有竞争力,还是考公要更加公平些。在付出一番努力后,最终上岸。如今,已报到上班一月有余。在此,几点感悟与考公人共勉。

1

天道酬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银行时也一直想考公,但忙于工作,无心备考。

每次都是省考公告出来后,才开始学习,而且不注重方法,妄图通过刷几套行测卷子,背些申论模板,就能拿高分,结果就是从未进过面,笔试排名还相当靠后。

这次备考因为是全职备考,没有工作干扰,家里也尽量帮我分担照顾孩子的负担,我便努力学习,即便过年期间也高效利用时间投入学习,戒掉短视频,享受学习给人带来的充实感。

因为我家在县城,市区每周末有免费的行测模考可以参加,我基本全部参加了。不间断地实战模拟,等到上考场时,已经开启了机械模式,心态就会相对轻松些。

2

心态为王

在笔试准备阶段,我也曾心态崩溃过,行测模考成绩不理想时,觉得自己可能真的天资愚钝;看到孩子康复进步不明显时,觉得愧对孩子,自己也想放弃。

还好,家人、朋友一直开导我,不要过于注重模考成绩,只要有进步即可。

我当时的规划是,如果真考不上,就去民办学校应聘老师(当时我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了)。所以,考公人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同时给自己规划好别的“出路”,压力大时,及时疏解,一定要让自己处于平常心的状态。

3

突出优势

对我而言,行测中的图形推理、逻辑判断、数量关系,申论的大作文都是自己的弱项;但言语理解、资料分析和申论中的小题,还算中规中矩。

考试时,我尽量保证自己擅长做的题答完答好,不太擅长的尽量做,最终行测成绩差强人意,申论成绩72,是自己考得最好的一次了。

4

厚积薄发

笔试阶段,大家都用尽全力,全力拼搏。但面试阶段,我觉得有些同学过于依赖面试辅导班了,觉得通过密集培训,一定能面试成功。

要知道,现在的部分培训机构面试培训,已经模板化、套路化,机械化的作答并不被考官所欣赏,要想面试出彩,还是要靠自己的积累,从笔试阶段就开始,多读多看人民日报、半月谈的文章,了解时事,学习分析。

另外,抓住在公共场合发言的机会,敢于承受他人长时间的注视,逐渐培养自己在强压下的稳定状态。

5

坚持到底

考公要走完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等5个环节,但到面试成绩发布后,有些同学觉得已经胜券在握了,在思想上出现了松懈。

有些同学因为体检当天迟到而被取消体检资格;有些同学对于体检预检不当回事,体检当天出现问题了,又心急如焚,等待复检;有些同学过于高调,早早宣称已经考上公务员,但到政审环节,因为自己的档案问题,而被判定为考察不合格。

所以,不到最后公示期结束,考公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6

管理预期

现在考公考编竞争异常激烈,对于有些长期全职备考的同学而言,可能急需一个上岸机会,在选岗时对之后的工作环境、压力缺乏科学的认知,进而在正式上班后,因为接受不了心理落差,陷入情绪内耗,整天都在想着如何能调走,这在乡镇岗会表现得较为明显,更有部分同学,宁可取消录用甚至被辞退禁考,也要离开原岗位。

所以,考公人在备考时还是要多了解下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环境、收入等,做好心理预期,不要盲目。

要知道,极少有工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都能占住的,特别是基层公务员,收入一般,加班更是常态,要理性看待。

最后,祝愿各位备考的同学,能上岸理想岗位。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

公考生都在用的备考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