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有句俗语: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一方面是说人多力量大,另外还有一个解读:背有依靠才能成就大事。为什么这样说?回看一下二战时的苏联,国力强大,作战付出极多,可结果却大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而这,全都是因为苏联太孤单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盟军明明可以先苏联一步攻下柏林,但他们却“好心”地收手,将柏林让给了苏联

1944年,希特勒的纳粹队伍被苏联与英美盟军给逼回到了老巢。这就意味着,德国即将进入国破之势。所以,此时的英美盟军与苏联之间也展开了“竞争”,都有着想要快马加鞭夺下柏林的想法。

这不奇怪,柏林对德国有多重要就对战胜者有多重要,它不但牵动的是世界人民的眼球,更是真正的实力所在。毕竟,当时德国国内重要的科技力量全都在柏林城内呢。

所以,苏联军队极速前进,准备由东线进入柏林。而英美盟军则前进极速,准备由西线进入柏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行动在最初几乎是同步的,西线停于易北河沿岸,东线则停于尼斯河一线,柏林如同笼中之兽,被前后夹击。

但说实话,如果真要将苏联与英美盟军的实力进行对比,苏联可能略逊英美一筹。这是因为人家盟军的空军优势明显,这对于攻城来说,又极能加强效果。苏联虽然装备多,但更多的就只能是选择与德军火拼。事实上,后来他们的对抗就是如此,所以苏联才伤亡惨重。

当然,对于这种现象,英美盟军也心知肚明。当时蒙哥马利带着自己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将柏林城之西围得严严实实。大有一声令下,人马全部冲进城内的样子。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封加急的电报到了。发电报的人是艾森豪威尔,他作为英美盟军的总司令,亲自下指示给蒙哥马利:盟军作战计划发生变化,队伍改攻柏林东南的慕尼黑与莱比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意思?很明显,英美盟军的主攻方向本来是柏林,可计划一改,慕尼黑与莱比锡就变成主战场了。这是直接将柏林留给了苏联,他们改道而行了。

不仅如此,艾森豪威尔还写信给准备“攻克柏林”的念兹在兹,说:对于柏林的攻打,就让苏联人去完成吧。

蒙哥马利当然不服了,他甚至拍案而起,认为艾森豪威尔让自己丢失了立功的最好机会。而当时美国与英国的领导人也对此完全不能理解,杜鲁门就这样说艾森豪威尔:“毫无政治头脑。”

丘吉尔更加直接,怒斥艾森豪威尔此举:“俄国人一旦进入柏林,就将产生极其严重的政治后果,这一切都将使世界产生‘天下是俄国人打下来’的错觉。”

可是,奈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英美领导人以及蒙哥马利也只能白发发火,还得听从艾森豪威尔的吆喝,任其将这“大馅饼”一手推给了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英盟军真的那么好心,会将胜利之果拱手让人吗?原因在这里

那苏联是不是真的捡了个“大馅饼”呢?如果读懂了艾森豪威尔的诡计,估计当时苏联就不会选择直接攻打柏林了。

试想一下,艾森豪威尔真的不懂政治吗?显然不是的,如果真是这样,他后来也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也正是因为懂得政治,所以艾森豪威尔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因为艾森豪威尔非常清楚一个事实,德军已经被困于城内,是死是活全凭这一战,这一战就意味着拼尽全力。当时的德国其实已经城内皆为兵的样子了,所谓两强相遇勇者胜,苏联与德军谁强谁勇,那就只能凭结果来说话。

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一战不管谁输谁赢,代价都不会小。而艾森豪威尔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想要将柏林打下来,英美盟军至少要有十万的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场即将收官的战争,如果拿出这么多人作为摘取胜利之果的代价,显然过于惨重了。而且,于美国来说,民众会非常不买账。那么,直接被非难的人恐怕就是自己了,这可不是他想要的。

另外,艾森豪威尔非常清醒,不管德国是被苏联还是英美盟军占领,结果都是要一分为二,各自一半。既然结果已经很清楚,他何必要用十万人的性命去抢呢?由此可见,艾森豪威尔不但懂得政治,而且还懂得极多。

至于丘吉尔担心的被俄国人独享天下美名的事,艾森豪威尔也早有定论了。因为当时德国方面已经知道自己末路已到,所以早就准备与美军进行投降事宜的探讨了。而且,当苏联在5月3日用三十万人攻下柏林的时候,德国已经派出了代表前入英美盟军的司令部谈投降条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艾森豪威尔没想好如何来做这篇不出兵还成为招降德军的文章,所以推迟了两天,于6日才着手和德国进行“投降仪式”的签署。当然,仪式上也有苏联将军,但就这样一场用三十万苏联人打下来的世界之胜利的仪式却仅仅是一个少将级别的洛巴罗夫参加的。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的手段,他特别找了当时在兰斯任职联络官的洛巴罗夫来代表苏联,虽然洛巴罗夫很清楚这不合适,可是因为他向上级递出的报告却一直到投降仪式开始也没得到回复,他只好勉强参加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了。

而美国与英国都派了什么人呢?各种高级别战场精英,个个名声在外。洛巴罗夫坐于这些人当中,直接被当成小白忽略了。于是,苏联打下了柏林不假,可西方媒体在这个仪式上却“发现”苏联对于世界胜利之果的出力并没多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艾森豪威尔手段高明,而且又天时地利人和地占尽先机。但我们如果真的要认真分析此事,却还是会这样想:假如有一个国家会与苏联真诚相交,那也不至于出现这种结果吧?艾森豪威尔之所以能在这个时候给苏联挖个坑,全都是因为苏联在欧洲舞台上人单力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