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调研行|美丽新宁夏 绽放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行进中国”调研行|美丽新宁夏 绽放新活力

“欢迎来宁夏,品美酒、泡枸杞、吃羊肉、在沙漠观星空,给心灵放个假。”近日,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的漫葡小镇,本地导游在直播间发出诚挚邀请,透过屏幕传递着宁夏的魅力与热情。

近年来,宁夏增强“一盘棋”意识,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下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手棋”。大力促进葡萄酒、枸杞、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让紫色的葡萄酒、红色的枸杞、金色的沙漠,成为宁夏新的名片,不仅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更是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融合新活力:贺兰山下美酒香

盛夏正是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快速生长期,葡萄藤爬满支架。等到秋季成熟后,葡萄经过采摘、发酵、压榨等多种工序,变成美味醇香的葡萄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机勃勃的葡萄园。人民网 樊美琪摄

位于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金山片区的图兰朵葡萄酒小镇,占地面积1415亩,是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文化艺术、展览展示、检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葡萄酒产业融合综合体。

从一串葡萄到一杯美酒;从品酒打卡到星空酒庄游;从将葡萄酒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到开展亲子采摘、科教研学等特色活动……借势葡萄酒产业,当地的文旅产业空间不断拓展延伸,戈壁滩上的“紫色奇迹”正朝着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叠加的复合产业发展壮大。

葡萄酒为古老的贺兰山注入产业融合新活力。“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全区葡萄及葡萄酒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目标,全力推动葡萄酒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擦亮葡萄酒产业‘紫色名片’。”贺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禹芳说。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宁夏注重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位于银川市西夏区昊苑村的志辉源石酒庄是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与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如今的花园酒庄曾是一片满目疮痍的砂石采矿塌陷区。

2008年,宁夏提出发展葡萄酒产业,立足绿色发展,打造“紫色名片”。志辉源石酒庄积极响应号召,通过植被景观再造、水系建设、现代管网铺建等手段,使废弃的矿坑变成了集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和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郊野休憩地。

“酒庄建在废弃采砂场内,把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一草一木之中。”志辉源石酒庄销售部经理乔静说。如今,志辉源石酒庄成为一座绿树成荫、有山有水、文旅融合发展的花园酒庄。

绿色发展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助力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当地村民依托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旅游等行业实现充分就业,村民收入中的三分之一来自葡萄酒产业。

“昊苑村的老百姓,在这里务工,照看老人孩子、发展家庭事业都不耽误。”乔静说,“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这带动了周边村子的餐饮、住宿业的发展,让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的矿坑变成绿色的风景。人民网 樊美琪摄

截至2023年年底,宁夏酿酒葡萄种植和开发面积60.2万亩,现有酒庄和种植企业实体253家(其中已建成酒庄128家),年产葡萄酒1.4亿瓶,葡萄酒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综合产值超400亿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已成为宁夏对话世界、世界认识宁夏的“紫色名片”。

发展新形态:中卫枸杞别样红

进入6月,中卫市中宁县万亩枸杞进入采摘高峰期。

天蒙蒙亮,50岁的马兰花装好一天的口粮和水,穿好衣服、戴好遮阳帽,与同村的姐妹乘车来到中宁县的玺赞庄园枸杞基地,开始一天的枸杞采摘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枸杞采摘园内挂在枝头的枸杞。人民网 周航摄

马兰花是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大河村的村民。从西海固移民搬迁到红寺堡后,他们一家除了种地、发展养殖业,还利用空闲时间到附近的枸杞地采摘枸杞补贴家用。

枸杞大面积成熟,采摘工们也迎来了自己的“收获季”。每年枸杞采摘季,中宁县都有超过2万名枸杞采摘工忙碌在田间地头,其中大部分是周边移民村的妇女。

“我们这里每天大约有1000名采摘工在采摘枸杞。”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旭说,庄园有1万亩枸杞种植基地,产品年销售额达1.5亿元,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枸杞既是宁夏农民的“致富果”,也是宁夏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

据了解,宁夏主导制定了50%以上的关于枸杞产品的国家标准,全国每4斤枸杞中就有1斤来自宁夏,宁夏是全国最大的枸杞集散地。

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今,宁夏已形成一整套枸杞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发人员进行枸杞产品研发。人民网 肖聪聪摄

从单一的枸杞干果延伸至枸杞原浆、锁鲜枸杞、枸杞复合产品等深加工产品,枸杞精深加工产品涵盖功能饮品、保健食品、休闲零食等10大类100余种。产业链的延长使得枸杞的价值得到提升,企业利润显著提高。

“宁夏枸杞,贵在道地;中宁枸杞,道地珍品。”枸杞从传统吃法到枸杞原浆、锁鲜枸杞等新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投放,科技创新让宁夏枸杞有了更多新形态,迎来了新机遇。

在百瑞源枸杞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忙着提取枸杞红素,进行实验室阶段的片剂产品应用转化。

“研发中心由2位院士领衔,形成了以宁夏枸杞新品种培育、枸杞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枸杞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新产品研发为主的国内枸杞行业技术研发团队。”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万亮表示,企业先后创新推出了锁鲜枸杞、枸杞原浆、枸杞保健食品等7大类70多种枸杞精深加工产品,带动枸杞产业摆脱了低质低效发展的困局,蹚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迎来供销两旺的新气象。

截至2023年年底,宁夏枸杞保有面积32.5万亩,鲜果产量32万吨、加工转化率35%,精深加工产品涵盖功能饮品、保健食品、休闲零食等10大类100余种,全产业链综合年产值达290亿元。

谱写新篇章:黄河岸畔景如画

“你晓得,天下的黄河,几十几道弯哎?几十几只那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艄公哟,把船来搬……”在中卫市沙坡头区,黄河边的羊皮筏子上,船工的歌声让游客沉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体验羊皮筏子。人民网记者 阎梦婕摄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新一批认定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宁夏中卫大漠黄河(沙坡头)旅游度假区入选,成为宁夏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首个沙漠旅游度假区。

沙坡头区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站。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独特的“U”型弯。水和沙在此邂逅,形成了“沙河共色”的雄浑景观,成为游客心目中的“诗和远方”,也让沙坡头区成为中卫旅游的“流量”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腾格里沙漠和黄河在宁夏中卫相遇。人民网 樊美琪摄

“宁夏中卫大漠黄河(沙坡头)旅游度假区打造了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大漠黄河美好生活新空间,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了大漠黄河旅游的独特魅力,是宁夏向世界递上的‘金色名片’。”中卫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文化科科长王岚说。

夜幕降临,天空由湛蓝变为深蓝,阳光暴晒后的腾格里沙漠褪去白日的燥热。赤脚行走在沙漠中,带着阳光余温的沙粒亲吻着脚掌,刺激而舒适。置身漫漫沙海,仰望穹顶、月溅星河、群星璀璨……沙海观星,是中卫市带给游客的全新旅游体验项目。

近年来,中卫市依托宁夏打造的“星星的故乡”IP,创新推出观星讲座、沙漠瑜伽、沙疗康养等沙漠星空旅游项目,让游客解锁沙漠游的更多玩法。

“我看见啦!又一颗!”来自江苏南通的游客赵女士第一次西北游就选择来宁夏中卫体验沙海观星,她感叹到,“这次在沙漠和星空的约会很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星酒店。人民网 李甜甜摄

作为国内首个以沙漠观星为主题的酒店,星星酒店是中卫开发星空旅游产品的大胆创新,为游客提供了沙漠旅游、星空旅游全新的打开方式。

“高楼林立的城市由于光污染等原因,人们日常都看不到星星,这让观星成为一种奢侈的体验。”沙漠星星酒店星空讲师袁玲杰说,观星不仅能学习到知识,也是一种心灵的疗愈。

推动文旅发展,关键在人。具有独特自然资源禀赋的宁夏,精耕细作,打造与客流量相匹配的配套服务。

如何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宁夏学习全国各地经验,开展了“放心吃”“舒心住”“安心行”“称心游”“省心购”“开心娱”六大专项行动,不断优化旅游度假区的旅游环境。

从美丽壮观的大漠朝霞到天水一色的黄河落日,从惊险刺激的沙漠冲浪到银河浩瀚的大漠星空,从纯净浪漫的星星酒店到诗与远方的民宿集群……勤劳朴实的中卫人民将继续依托文旅融合,讲述黄河与沙漠的浪漫故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自身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宁夏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紫色的葡萄酒、红色的枸杞、金色的沙漠,三色渲染下的美丽新宁夏,越来越秀美。(张玉珂、赵文瑞、曲源、肖聪聪、樊美琪、许峥、宽容、穆国虎、李甜甜、高嘉蔚、周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责编:肖鑫、唐嘉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