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名木古树保护名录》《名胜古迹保护名录》之类的“名录”,想必不会陌生,对于“官僚等级名录”,恐怕就闻所未闻了。

苏联就有“官僚等级名录”,又称“在册权贵”。苏联的“官僚等级名录制度”,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建立同步,也与苏联政治生活权力逐渐集中的历史走向相符。

1922年4月,斯大林担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随即制定一系列新的干部制度。1923年11月8日,俄共中央通过决定,确定了中央直接管理的重要职务名册,即“官僚等级名录”。

“官僚等级名录”共有3个,1号名录录入的是最重要的官员,包括人民委员会、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部主席团和部务委员成员,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和合作社机关领导,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所属总管理局局长,大工业企业领导人等。

2号名录录入的是总管理局局长、管理局副局长以及其它官员。未进入1号和2号名录的,进入3号名录。列入1号和2号名录官员的调动和任命,必须通过中央组织分配部报请中央批准,地方机关不能自行调动。

进入了“官僚等级名录”,就等于进入了“光荣榜”,进入了特权阶层。领导干部无不消尖脑袋往里钻,进入3号名录的,想进入2号名录;进入2号名录的,想进入3号名录。

“官僚等级名录”上的领导干部,必须是党员。“官僚等级名录体制”形成期间,苏共突击吸收25万人入党。1923年苏共十二大有党员38万,到1926年苏共十五大,党员激增到120万。很难分清,他们到底是为了信仰还是待遇入党。

如此一来便“僧多粥少”,只能不断扩大名录清单,即增加官位。1928年底苏共中央决定,每3个月修改一次“官僚等级名录”,名单虽然有所变化,但每修改一次,人数就增加一批。即便大清洗期间,也是有增无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官僚等级名录”的人,靠的是提拔和任命,而不是选举产生。提拔和任命之前,需要填写各种各样的表格,并由国家政治保卫局审查其对党的忠诚度。整个审查和决定过程秘密进行,不经过党内讨论。进入名录的人,必须听话,不听话会受到严厉惩罚,失去原先的地位和特权。

3个名册牢牢掌控在斯大林手里,想办谁就办谁,没有谁敢不听他的话。

“官僚等级名录”中的官员,根据等级的不同,享受不同的待遇。企业负责人和村支部书记月工资300卢布,中央委员、中央监委委员和省委书记430卢布,中央机关领导工资大体相当,家里有3名党员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提高50%。

1934年,苏联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比例是30:1,1953年上升为50:1,同时还实行兼职领酬制度,即一个人可以兼任几个职务,并领取全额报酬。

这还不够,领导干部每月还会收到一个装有钞票的大信封,数额从几百到几千卢布不等,具体多少取决于职务高低,一般相当于公开工资的一到两倍。高薪非但不养廉,反而养腐。这些工资都是秘密发放的,既不用交税,也不纳入党费计算基数。

对“官僚等级名录”中的领导干部来说,工资和收入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除工资外,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还能获得粮食配给,无偿住房,医疗服务,有时还有专门的交通工具。

1922年,中央机关领导干部,每月可获得12公斤肉、1.2公斤糖、4.8公斤大米等特供。省一级领导干部定额略少:4.6公斤肉或鱼、1公斤油脂、400克糖、162支香烟、3盒火柴等。

此外,他们还可以在特供商店里,买到物美价廉的各种国产和进口商品,老百姓则“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对一个正处在大饥荒(1921至1923年,饿死510万人)的国家而言,这些特供是普通老百姓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也是对老百姓的敲骨吸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号名录里的最高领导干部,每年可以到国外休养度假1至3个月,可携带家庭成员和保健医生,费用均由政府开支。据1922年5月5日中央书记处的决定,休养度假期间,政府支付100金卢布作为路费,100金卢布作为疗养院的首月开支(以后每月支付100金卢布),100金卢布作为零花钱。

金卢布是沙皇时期的货币,每一金卢布含纯金7.774235克,不受苏维埃纸币贬值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工资:1921至1934年225卢布,1935年500卢布,1936年1200卢布,是当时工人平均工资的5倍。卫国战争末期2000卢布,1947年10000卢布。当时工人月平均工资480卢布,最低工资220卢布。

表面上看,斯大林是个非常简朴的人,整个夏天只穿一件寻常的夏布军衣,冬天则是一身寻常的毛料军衣,和一件穿了15年的大衣。他还有一件怪模怪样的皮短大衣,松鼠毛的里子,鹿皮面子。斯大林一直穿着它,穿到死的一天。那件大元帅服上也打了补钉。实际上,斯大林的钱多得根本花不完,或者说他根本不用花钱,他的钱根本花不出去。

斯大林有许多社会兼职,每个兼职部门每月送来一袋钱,钱袋堆得高高的,他“连封条都懒得拆 ”。30年代初期开始,苏共开始大规模为斯大林建造“专用别墅”,并且毫无限制地使用公款,来支付他一家的奢华生活。

斯大林时代的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领了多少工资,也基本花不出去,因为他的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承包了。

“官僚等级名录”中的各级官员,其享受的特权、特供、高薪、红包(大信封),升迁加薪和生命安全,全都依靠上级领导和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斯大林,怎么可能关心民生和民众疾苦?

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取消领导干部部分特权,废除斯大林“红包制”,降低工资,其本人工资从任中央书记起到下台一直是800卢布(币制改革前为8000卢布),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收入。

勃列日涅夫虽然也坚持领取800卢布的工资,但有许多灰色收入,仅从由他人捉刀的《小地》《垦荒地》《复兴》三部自传体小说中,就获得巨额稿费和列宁文学奖奖金,共计20多万卢布。据统计,他执政18年间,共获得50万卢布的灰色收入,相当于一个乡村教师500年的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赫鲁晓夫虽然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任期制,但是废除得不彻底,给自己留了一手:二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某些享有公认的威信,具有高度政治、组织等品质的领导人,可以在更长时间内连续选入领导机关。

可惜赫鲁晓夫本人还没享受这一特殊规定,就被赶下了台。赶下台的原因很简单,他的“干部任期制、轮换制、取消终身制”这一改革“不得官心”,触犯了”官僚等级名录”中大批官员的切身利益。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领导干部终身制,形成老人治国、病夫理政的腐朽局面。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产生的政治局委员,平均年龄超过70岁,书记处书记超过68岁,核心成员超过75岁。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勃列日涅夫与地方干部达成暧昧的默契,即自己永享总书记宝座,官僚阶层获得终身特权。”“官僚等级名录”中的名单,又开始壮大起来。

“官僚等级名录”中的官员,最不需要最不欢迎的,就是喜欢折腾的赫鲁晓夫;最欢迎最需要的,则是无为而治、大家一起闷声发大财的勃列日涅夫。至于国计民生的恶化、国家的停滞乃至灭亡,统统不在他们考虑范围。

轮到戈尔巴乔夫执政,已是“有心改革,无力回天”。就在他大肆改革之际,被触犯切身利益的“官僚等级名录”中的高级官员,先下手为强,于1991年8月21日发动政变,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史称“8•19政变”。

“8•19政变”虽然以失败告终,却给激进派叶利钦,提供了推翻苏共解体苏联的机会,“官僚等级名录”中的高级官员,等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不过,苏共消亡苏联解体,并没有给“官僚等级名录”中的官员,带来什么灾难和损失,反而给他们提供了瓜分国有资产的大好机会。官僚集团摇身变成了合法的资本新贵——俄罗斯企业家、百万富翁和新俄罗斯人,迅速掏空本来就不丰盈的苏联。

叶利钦本人也在“官僚等级名录”中。叶利钦在《我的自述》一书中指出,在他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也就是苏联解体前夕,各级干部在生活上享受某种等级的特殊生活待遇,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他居住的别墅,原来是属于戈尔巴乔夫的,戈尔巴乔夫当上总书记之后,当局又为他重新建了一幢。

这幢别墅面积巨大,装饰豪华,房间浴室多得叶利钦数不清,餐厅里的餐桌长达十米,餐桌一头便是厨房,像是一个庞大的食品加工厂,里面有一个带壁炉的大厅,穿过大厅可以到日光浴室去,那儿有躺椅和摇椅。再往里走便是办公室、卧室。

别墅里到处摆放着精制的玻璃器皿,天花板上挂着一盏又一盏的,古典和现代风格的吊灯,地上铺着橡木地板和地毯。当时叶利钦只是个政治局候补委员,就享有如此之高的待遇,配有三个厨师、三个服务员、一个清洁工和一个花匠。

据俄科学院社会学所精英研究部的调查资料,叶利钦时代有75%以上的政治精英和61%的商界精英,来自“官僚等级名录”。“官僚等级名录”里的人,在总统周围占75%,在政府中占74.3%,在政党领袖中占57.1%。

苏联解体不久,当时尚未取缔的苏联社会科学院,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比例竟然高达85%。

这就是民情、民心和民意,也是苏共消亡苏联解体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