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红薯丰收季,在耒阳农村,红薯曾是重要主食,用途广泛。所以,耒阳有一俗语:“西乡人是吃红薯长大的。”即便如今,城里人仍调侃西乡人,吃南瓜、芋仔、红薯样样不落。

关于红薯的用途与作用,如今的年轻人没这个概念了,只有上了岁数的人,才明白红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与快乐。红薯全身是宝。薯身可磨浆成薯粉,用于烹饪清乐汤,亦是做西乡菜的佐料;生红薯可削皮食用,富含维生素;蒸着吃是主食,可代替米饭;切碎掺入粥中,就成了西乡人早餐主食红薯粥;磨粉可制闻名遐迩的红薯粉丝;晒干为“薯仔”,是上好干粮,也是耒阳人渡冬必备;切成丝用茶油炸,成就香喷喷的“薯丝”,也是耒阳一道名品;蒸熟捣烂还能酿酒,即红薯酒,不易醉人。总之,红薯全身是宝,是耒阳人的生存依靠,若没有红薯,恐怕历代会饿死许多人,可以说红薯就是救命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西乡种植红薯的时间,尚无定论。有人说已有两千多年,也有人称其为舶来品。我更愿相信红薯是耒阳自古以来就有的产物,这在西乡老人的话语中可得到印证。长坪有一对百岁老人,冬天常以白萝卜、碎红薯煮稀饭,就着咸大兜萝卜吃。两位老人都认为红薯是好东西,祖上传下来的,种在哪里都能生长,就连西乡的石头山上也不例外。他们活了一百多岁,除了吃红薯、喝山泉水,性格开朗也是长寿的主要原因。上世纪 90 年代末为他们拍电视时,他们还询问在哪个台播。当湖南卫视晚间新闻播出时,他们还为自己的形象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几何时,西乡人挑着红薯或红薯制品进城售卖,一般到灶市街售卖。一到逢圩之日,西乡人就挑着红薯或红薯制品来卖,多以红薯粉皮为主。西乡人纯手工制作的红薯粉皮,一张张在铁锅里烫出,再手工切开晾晒。这种粉皮有劲道,久煮不碎,超好吃。耒阳红薯粉皮真品在小水及西乡一带。此外,干薯片也是卖品。西乡的“薯仔”堪称工艺品,灯光下薄薄的可透光,吃起来有张力,如嚼“打糖”一般。关键是耒阳薯干久存不变质、不起霉,这是传统工艺的奥秘所在。过去,母亲在火上烤红薯,干后便成“薯片”。母亲用一个铁篮将红薯蒸熟后放炭火上烤至流油,反复多次,天晴时再晒太阳。如此制作的红薯干无需防腐剂,且越放越香,保守估计六年内不会变质,堪称奇迹。我觉得耒阳有关部门可挖掘这一防腐秘方,这将带来了不起的经济效益。试想,耒阳的红薯粉皮和红薯片等产品都不添加化学成分防腐剂,该多吸引人,任何生态产品都难以媲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薯酒也是西乡一大特色。纯红薯酿造,不掺外物。将红薯洗净蒸熟,用瓷缸过滤后,烧柴火烤制,适时便出酒。红薯酒不上头,又比谷酒烈,度数在30度左右,一般人都敢喝。在西乡太平圩乡,有一位烤红薯酒卖的八旬老头。他每年可酿五缸红薯酒,放在家里就有人买。酒品纯正,是其俏卖的原因。老头身体硬朗,年轻时估计有一米八,他至今仍酒量惊人,十碗酒不在话下。老头酿红薯酒卖已有五十多年,且天天喝酒。他种红薯仅用来酿酒,不喂猪,也不制红薯粉皮和薯片,二亩地的红薯刚好酿五缸酒,过年之前就能卖完。“现在日子好过,有吃有穿。”老头一边品着红薯酒,一边侃侃而谈。看来,红薯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在西乡,这样的老头越来越多,吸收他们的长处,传承红薯文化,也是下一代人应该传承的本领。

来源:风说尔情

免责声明:本平台按耒阳社区及各网站网帖推送的任何图文言论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