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打的有多急迫,耽误了一两天的时间,就等于给自己判死刑

在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的淮海战役中,国民党三大兵团55万兵力灰飞烟灭(黄百韬兵团,杜垏明集团,黄维兵团),事后总结,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指挥的问题、增援的问题、情报的问题等等,但是战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黄百韬黄维都是在关键时刻,耽误了一两天的时间,从而导致被围,进而全军覆没,这中间有指挥的问题,也有兵团司令自身的军事素养问题,听我娓娓道来。

济南战役结束后,北援济南而集结起来的徐州方面的国民党军主力也开始陆续返回原驻地。其中黄百韬的第7兵团返回到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李弥的第13兵团退回到徐州以东的碾庄、曹八集地区,邱清泉的第2兵团则回到商丘、砀山地区。

战场态势对国民党军非常不利,因此徐州剿总将主力向徐州收缩。按照其作战计划,李延年的第9绥区撤销,其下属的44军划归黄百韬兵团指挥。黄百韬率兵团主力掩护44军撤出海州,会合后一起撤往徐州。

正是等44军的两天,导致黄百韬兵团进入了万劫不复之境况,并且黄百韬休息两天,并没有在运河上预先架设浮桥,十万大军全靠一座铁路桥过河,在渡河时63军被解放军追上歼灭。更可怕的是黄百韬兵团主力渡过运河后,又在碾庄休息了一天,黄百韬等于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解黄伯韬兵团之围,国军统帅部将华中地区的黄维兵团投入徐州战场,黄维兵团下辖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多为中央军嫡系主力,总兵力共计12万人。这个兵团为步兵、炮兵、工兵、装甲兵组合的多兵种摩托化合成部队,其编制、装备、训练、作战经验在国军中都是第一流的。

11月22日,黄维兵团进至浍河南岸,遇到中原野战军阻击。经过激战,虽然渡河成功,但仍无法突破解放军的防线,进展颇为迟缓。24日,黄百韬兵团已被华野主力全歼(整个淮海战役期间,黄维消息闭塞,并不知道黄百韬兵团被歼,是后来才知道的),中野部队奉命撤离浍河北岸阵地,引诱黄维兵团进入圈套。

黄维发觉有被中原野战军包围的可能,手下将领建议趁解放军尚未形成合围,东南方向空虚,向李延年兵团靠拢,两军合兵一处,再做打算,两军相距80多里,机械化部队一天就可抵达。手下将领建议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直接向李延年兵团开拔,而黄维在犹豫之后坚持先向蒋介石请示之后再出发,这个请示的时间耽误了16个小时,16个小时之后,黄维兵团已经被包围,黄维就是想走,也不可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在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从上到下都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状态,国民党高层和中层都犹豫不决,朝令夕改,懒懒散散。而我人民解放军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不怕连续作战,正是这些微的差距,决定了战场上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