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酒,是中国古代高等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从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创立太学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国子监,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大学校长”在传授学业,培养人才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秦汉时,凡侍中、尚书、博士等官,皆有“仆射”作为他们的领御人。博士仆射,即众博士之长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宫置酒庆祝。博士70人前来祝贺,代表众博士致颂词的是博士仆射周青臣。应当说明,博士最初只是议朝政、掌典籍或礼仪的官员,他们真正成为具有国家教授职能的学官,还是汉武帝设立太学以后。汉武帝创办太学后,有严格的招生制度,并对学习内容、考试办法以及学生毕业后的仕途出路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太学的教师均由博士担任,太常再从这些博士中选出一位德高望重者为博士仆射,总领太学。

东汉时,博士仆射改称为博士祭酒。祭酒,原指年高望重者。古代大宴会或大祭享时,推此人先举酒洒地以祭神,后用此称作“领事”之号,后逐渐成为官名。

仆射和祭酒,大多数是由学识渊博、精通经义而又德高望重者充任。如唐代经学家孔颖达以及文学大家韩愈等,北宋时期的硕儒胡瑗和孙奭等,元代著名教育家许衡,明代大儒宋讷、李时勉等,清初诗人吴伟业等,都曾任过国子祭酒。有的朝代,仆射、祭酒,由大学士、尚书甚至宰相兼任。如南北朝萧齐,宰相王俭就兼任国子祭酒。元朝许衡,以集贤馆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他们是朝廷高官,又是学识渊博的学者。

博士仆射、国子祭酒的官位品秩,各朝各代都不一致。两汉的太学校长,秩禄仅六百石,只相当于一个县令。官位虽不高,却由于学识渊博而受到普遍的尊敬。西晋国子学创立以后,祭酒的地位有很大提高。南朝时期的陈朝,国子祭酒跃为正三品官,与金紫禄大夫、尚书、中书监令同品位。隋唐以及元时,祭酒为从三品。宋、明时为从四品,清朝国子监祭酒满汉各一人,均为从四品官。

仆射、祭酒,作为学校之长,不仅主持学校政令,还亲自参加教学。不少仆射、祭酒,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中还抽空撰文著书,有的还为学生撰写重要参考书。如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国子祭酒萧子云,曾为《千字文》作注,作为蒙童课本。唐朝孔颖达,奉诏与颜师古、王德韶等编撰《五经正义》。韩愈不仅写了不少优秀的文学、哲学作品,还写了著名的《师说》《进学解》等有关教育的文章。

在这些仆射、祭酒中,不少人在教书育人时留下了不少佳话。唐代韩愈任国子祭酒时,重视教学质量,爱惜人才。当时国子监有位直讲(即博士),善讲《礼记》,但其容貌丑陋,贵族子弟的学官们不许他共食。韩愈知道后,让那位直讲与他同桌用餐。身为国子祭酒的韩愈,通过这一举动,使其他学官再也不敢轻视这个直讲了。

有些仆射、祭酒,为了严肃校纪,首先从自己做起。如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为严立学规,终日端坐,讲解无虚晷,夜恒止学舍,在他的带动下,二位国子司业(国子监副主管官,相当于大学副校长)王嘉会、龚教,虽年事已高,须发皓白,仍终日危坐,堂上肃然。有的仆射、祭酒,对学生十分关心爱护,如明代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见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为赡给。

由于这些仆射、祭酒的渊博学识和良好人格,赢得了朝野的尊敬。唐代国子监祭酒韩愈,凡经他传授学业的人,都以韩门弟子自称,并以此为荣。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死时,他家乡的人无论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不远千里祭哭其墓下;明代国子监祭酒吕柟死后,其家乡人为悼念他而罢市三日,一些学校和学者还设牌位祭奠,当朝皇帝明世宗还为他辍朝一日,赐祭葬。

◎本文原载于《北京晚报》(作者李丹),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