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黄堂军 1957年生于南京,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班深造,得恩师亚明,宋文治指教。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原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江苏国画院特聘画家、深圳扬子国画院院长。山水画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大展并获金、银等奖,作品及书画传略入编《全国中国画四条屏大展作品集》《中国当代第六,七,九,十届山水画展作品集》,2020年作品参加丹青追梦.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鉴赏大典。2021年作品入展水墨新境时代画风,中国画名家笔墨研究展。水墨一品,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2022年作品应邀参加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2023年作品参加援翰写心一当代中国画笔墨百家学术邀请展。黄堂军甲辰2024年中国书画名家精品日厉。大器.风范一2024年美术日记。多年来分别在北京、南京、株洲、滁州、成都、深圳、拉萨等城市举办个人画展。近年来黄堂军的作品为政府国家机关、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公司及国际友人收藏。2010年被评为中国当代山水画十大品牌画家。2021年作品被中国邮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百家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百年献礼珍藏邮册。
【作品鉴赏】
青绿山水和水墨的交融
——黄堂军青绿山水画鉴赏
黄堂军的青绿山水以写意为主,墨与色互为作用,但他认为以色保墨尤其重要,稍不注意就可能在石青、石绿施染之后出现色浊墨灰的问题。他把平衡与和谐看作是作品的生命主线。他依靠多年练就的功夫,统领着色墨、虚实、浓淡、轻重自然过渡,既继承了传统的笔墨语言,又提升了色彩的精神内涵,使色彩融于水墨氤氲的意境中,并最终与水墨完美地融合,营造出含蓄、典雅、静穆的画面语言。
黄堂军对传统研究很深,研究传统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对话古人的过程,我们总说继承传统,其实不是一个简简单单模仿的过程,而是一个参道的过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黄堂军的作品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这一点,能看到王蒙、董巨的影子,笔者能看到一些其他的笔墨传承,但黄堂军能出而化之,参悟之后,他还是他自己,没有泥古不化也没有亦步亦趋,这就是艺术家在参道过程中的个人修为。
黄堂军的绘画你看不出哪些是南方的北方的,哪些是古代的现代的,但都被他经营安排的非常妥帖非常舒服。无论是章法,还是笔墨的经营,黄堂军都很讲究。尤其是对笔墨的体悟,他有自己的独到的理解和感受,他的线条质量非常高,无论用笔尖、笔肚还是笔根,笔笔生发,在笔线中有一种内蕴的力量感。
黄堂军尝试将水墨与青绿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他的颜色是半透明的,石绿并不是纯石绿,他是善于用水的,在水的作用下,即使重重的染色,这样的处理方法也会让以水墨为底的皴法,使他的画面更加清透,使他的青绿山水有一种秀润的成分。在这种处理下,黄堂军水墨技法的积淀可以有效地转化到青绿的画面中来,包括烟云处理、山石细节,还保留了水墨山水用笔的方法,他巧妙地将水墨与青绿结合,形成了自己青绿山水的面貌,既有水墨氤氲感也有青绿的装饰趣味。
从时间性的一种关系来看,黄堂军作品有一种“行云流水”的属性,在他的画面之中,水非常重要,飞流、瀑布都是他作品的画眼。所以,对于一个不断积墨积色、不断丰厚华滋的过程当中,到最后止于行云流水,充满了时间性和流动性,也正是这种时间性,让整幅作品的“尽而不尽”之意,形成一种“心若流水”全新意象。
他既追踪前贤,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的文脉,又积极探索,糅入独特的个性语言,开创新青绿山水画风。他的画作画面布局格局宏大,颇见气势,但又注重细节的处理,善于将简洁单纯和精细入微相结合,用笔凝练而有变化,骨法端重不刻板,注重多手法的娴熟运用,显示了不凡的艺术表现功力。在色彩运用上,既有大青绿的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又有小青绿的水墨淡彩,多种色彩协调组合,也不失强烈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冲击,带给人的是大自然和谐的启示,静穆的感受。
从审美的要求来看,他的画很明朗,有中国画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人的东西,很到位。黄堂军就是黄堂军,他的学历、他的生活经历、他的艺术探索,他走到这步,就成了这样。相对于那些一味在古人笔墨里做文章的山水画,黄堂军的山水探索无疑具有20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向现实转换的变革特征。他在传统中探索,在探索中融合,他所追求的这种融合是雅俗共赏、中西共赏,不是简单地拿传统理念迎合西方的要求,也不是把西方的东西简单掺入,而是把中国青绿山水和水墨的表现力结合在一起,更为深入地去表现。因此黄堂军的作品中既有他自己的灵动语言又有北宋绘画的坚实厚重,同时也融入了富有理性主义的人文精神、造型和色彩。
多年来,黄堂军对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进行潜心研究、探索中国传统笔墨的精髓,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更臻成熟,在深厚的传统功底基础上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通过不断地对景写生追求大自然本身的纯朴魅力,在同大自然的对话交流中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其山水画作品无论是描写钟灵毓秀的名山大川,还是表现霁雾、名刹古寺,均赋予其山水生命的神韵,作品中的山村小景、江中渔乐等精美景致具有诗意般的梦境和浓浓的生活情趣。正如他本人一再强调的中国画的灵魂在其意境,在其笔墨。有意境才有神韵,有动感才有生命。在他的作品中构图开阔、气势恢宏,着墨大胆,层次分明,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修养。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历来讲究气韵、情感、意境,以及笔墨等。南梁的大画家荆浩在其《笔法记》里也重点提到: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而通观黄堂军的作品,可以明显地感受出其画面中的生动气韵、充沛情感、深邃意境,以及精巧的笔墨和丰富的色彩等。换句话说,他的山水作品已经触摸和深入到了传统绘画的文脉与肌理,真正践行了传统山水画创作的古法和古理,并且真正接近与感知到了古人及其作品中的那份情感和气息。
他的作品以青绿山水见长,且最具代表性。众所周知,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是人对自然山水审美认识反映在绘画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样式。它不仅展示了山川丘壑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抒发了画家在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以及领悟自然等一系列过程中与自然融汇契合的那份心性和心境,并将此传递给每一位观赏者,使之也同样享受到有关真与美的陶冶和感动。我想这也是黄堂军进行青绿山水研究和创作的主要意旨。
举凡熟悉青绿山水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其因色彩出众、富丽堂皇,多为唐宋皇朝所钟爱。可南宋以后却鲜有以青绿山水而驰名者,虽元有赵孟頫,明有仇英等,但自唐宋以后,在水墨山水画和文人画大潮的双重冲击下,青绿山水逐渐衰弱,并退出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中心地位。近现代大家虽也偶作青绿,但并非主流,而当代画家绘制且略有成就者则更加少之又少。此外,清代大画家王石谷在谈到青绿山水时说道:“……余于是道参究三十年,如有所得。”而清代的另一位画家钱杜则评价其曰:“谷青绿近俗,晚年尤甚,究未梦见古人。”
笔者叙述以上这些想说明的是:一、从事青绿山水研究和创作的人越来越少。二、青绿山水创作的难度很大,绝非敷衍之辈可为。单单从所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以及重彩原料的调制过程等,都比水墨山水画要复杂得多。而黄堂军先生却偏偏选择了青绿山水的研究和创作,且能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十分难得。当然,更为难得,更为值得评述的还有他的作品本身。
黄堂军虽为北方人,但其作品却以南方的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南方山水更加吻合自己的心性,更加适合诗情画意的表达。通过对它们的描绘,能够更加反映和体现出自我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主张。”事实也的确如此,观看他的作品,首先感受到的便是意境美。意境在他的笔下被营造得异常唯美动人,使每一位观赏者看其作品后都会心驰神往,渴望走进画里,住进他笔下的静美家园。郭熙曾在《林泉高致》中讲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我想黄堂军笔下的山水便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而且因其青绿山水色彩的生动性、笔墨的抒情性、内涵的丰富性,以及独具的韵味感,更加容易让人产生此番联想和冲动。
说到色彩的生动性,就不得不谈一下青绿山水的设色。有些人将青绿山水的设色简单地理解为只用“青”和“绿”涂染就是青绿了,那只是一种浅薄的青绿表象。潘天寿先生说:“设色须淡而能深沉,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浅薄,重浊、火气,俗气耳。”当然,正如清代画家方薰所言“设色妙者无定法,合色妙者无定方。明慧人多能变通之。”而笔者认为黄堂军便是个明慧人,是个懂得变通的人。他的青绿山水设色深浅相间,彩色相合,十分得当。有的地方进行了多重设色,有的地方则一遍为之,总之胸有成竹,把握得恰到好处。因此其作品也便显得气韵生动,风韵妙然。
再谈一下其作品笔墨的抒情性。笔者始终认为创作青绿山水作品,没有很好的水墨画功底是不行的。殊不知青绿山水也需要皴擦点染,也同样强调用笔用墨和用线。所以与一些人认为的恰恰相反,青绿山水的创作对笔墨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关于这一点,也是大多数青绿山水画家们相对薄弱的地方。但这一点黄堂军注意到了,他的很大一部分作品便采用了水墨与青绿的完美结合。而且他的笔墨能于轻薄处见出深厚,又在浑朴内透出松散,所以也便具有十分难得的浪漫性和抒情性。
此外他的作品多为写生后所得。也就是说,他十分注重写生,重视深入生活,主张师法自然,从自然中,从真山真水里积累素材、汲取营养,从而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新鲜的生活气息,以及淳朴的自然之美。而且他特别注重情景的挖掘,以及角度的摄取,往往在别人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发现美的存在,并将其记录下来,反映在画面中。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个有心人。当然他的有心,还反映在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借鉴上。他全面细致地研究过历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重点深入地解读过青绿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脉络。无论从绘画的材料上,还是从技法技巧上,他也都进行过仔细地考究和研习。“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家之生面。”他是深谙此理的。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既能够看到传统的深厚积淀,又能够流露出时代的气韵气息,以及自我的风貌特点。这也是其作品内涵丰富的原因和体现。而他的风貌特点里,最为明显和突出的一点便是“满构图”,并且在满构图的章法布局里以一种平静均衡的画面感来营造一个深远静美的多维空间和精神世界。这也许就是当今都市人所希望拥有的“慢生活”之理想居所,以试图在忙碌纷杂的现实生活中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悠闲与私密空间。此外,作者进行如此构图,以及如此来探索和开发作品的意境意趣,也与其自身的生活习惯、秉性思维、情感情怀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然,在黄堂军的一些青绿山水作品里,也并非完全是真山真水的原版再现,很多作品也是在实景实物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再加工与再创造,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情画意的效果和意境,也更加能够彻底地抒发自我的性情,以及升华作品的艺术性与可读性、促进观赏者与画面的融入感与亲近感。因为黄堂军始终认为,在山水画,尤其是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中,诗情画意的表达是异常关键和极为重要的。没有诗意的作品便没有了生机,丢失了鲜活,缺少了情韵,从而与真正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之精神实质相距甚远。
黄堂军的作品,显然是下过大功夫的,他是南京艺术学院科班出身,受到过完整系统的美术教育和绘画训练,物象的造型准确自不必说,其作品布局的含蓄严谨,构图的深远壮阔,用笔的简中见工,设色的恰如其分,格调的苍劲秀雅,没有深厚的功力显然达不到这等水平。
当然这也与其做过几十年的美术教育有关。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已成为其日常生活和绘画创作的习惯,对待每一幅作品,他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每一幅作品都能够收拾得干干净净。因此从他的作品里完全看不到任何浮躁之气。这对当今那些在创作上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画家来讲,毋庸置疑是学习的典范!
另外,诗意也是其作品里一个很关键的要素。我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一个内心充满诗意的人,他的生活往往是欢快的。而一个内心充满诗意的画家,他的作品也往往是生动的,带有着特殊的韵律和节奏,很容易感染和打动观者。甚至可以说,作品的诗意性决定着作品的感染力,也影响着作品的气息与格调。没有诗意的情怀和诗意的表达,其作品的气息与格调不会很高。
当然诗意的抒发是润物细无声的,就像一个人气质的流露,看不见,却能感受得到。反映在绘画创作上,则直观体现在绘画者对笔墨,尤其是对色彩的把控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那种感觉和状态。
黄堂军作画时的状态,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应该是放松的,是不带有任何精神负担的,因此他的笔墨就很松动,就不拘谨,放得开,也能收得住,不是为了笔墨而笔墨;他的色彩也很自然,“随类赋彩”,而不是生拼硬凑,不是为了色彩而色彩。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一方面很好地保留了青绿山水装饰性的视觉效果,一方面还兼顾了水墨和色彩写意性的特点。将色彩的表现融入水墨的表达之中,色彩随水墨在宣纸上交融渗化,这样色彩也产生了与笔墨相同的写意性,实现了与水墨的融合转换,超越了其本身的物理属性,达到了人文情感的宣泄,共同实现了山水精神的升华,以及画面的统一。
笔者认为黄堂军能注意并做到这一点,很难得!当然胆子还可以再大一点、笔墨色彩还可以再放开一点,甚至有意冲破传统的一些“法度”和“藩篱”,在自我表现上更充分地加以发挥,我想可能会收获另一番景象、另一番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我还要指出的是,从作品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位十分注重写生、道法自然的画家。三山五岳他都画过,也都去过,感受过。因此自然的灵气在他身上,在他的作品里就有体现,其笔墨色彩便是“活”的、流动的,而无死气和浊气。因为不经常写生,只一味地临摹和研习画谱的画家,其作品多中规中矩,容易陷入僵化呆板。而经常写生的画家,其作品多生动灵活,气韵弥漫,且时有意外之笔,甚至神来之笔。这和大自然的神秘造化是有联系的,是相通的。
当然作为画家,临摹和写生都需要兼顾,它们同等重要。在这一点上,黄堂军就做得很好。这也决定了目前他在绘画上,尤其是青绿山水的创作上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的绘画将会更加凸显,更加精彩,更加被画坛以及学术界所关注和重视。我们拭目以待。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