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10时30分,日本帝国主义者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揭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不予抵抗,李杜目睹国土沦丧,悲愤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杜原名李荫培,1880年8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义县西关。李杜自幼学习刻苦,聪慧过人,对唐诗宋词颇感兴趣,尤其喜爱李白、杜甫,更仰慕二人忧国忧民豁达坦荡的胸怀,遂将名字改成李杜。

李杜1901年离开父母及新婚妻子,写下“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有青山”的豪迈诗句,投笔从戎,历任东北军连、营、团长及吉林警备司令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抗日联军,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9月23日,汉奸熙洽把日军多门将团长及天野旅团长迎进吉林,组织伪吉林省长公署。李杜听说后怒火中烧,拍案而起,怒斥熙洽汉奸卖国行径,并立即向依兰镇守使所辖各县发出通电,呼吁各县军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做好一切应变准备。又通令属下冻结松花江下游各县的永衡官银号、边业银行及财政税收的款项,以备军需。然后设立镇守使署所辖的自卫团督办处,在下江13县组织民团、保卫团等,登记民枪,整顿地方武装,积蓄军用物资和弹药粮草,以备战时之需。同时联系北平的张学良、黑龙江的马占山及冯占海、张作舟等抗日派首领。李杜在依兰召开旅少校以上军官会议,李杜慷慨陈词,指出守土保国卫民是军人的天职。全场为之沸腾,各团长争相发言,请缨奔赴沙场,驱逐日寇,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李杜的号召象一把火炬点燃了下江地区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坚定了13县军民杀敌卫国,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1月26日,李杜率部进入哈尔滨外围,27日,与冯占海部一起夹击伪军于琛澄部,李杜冒着枪林弹雨,亲临第一线指挥,将士们奋勇杀敌,伪军被击溃。当日下午,日伪军在重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向李、冯阵地反扑。李冯军奋起反攻,将日伪军包围并将敌机击落,日军福田中尉和清水大尉被击毙。伪军团长田德胜被迫率部起义,抗日军大获全胜。哈尔滨人民欢天喜地,热烈欢迎抗日军开进哈市。1月31日,各抗日将领在哈市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公推李杜为总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2月1日,抗日军又歼灭十里铺伪军刘宝麟,缴获长短枪600余支,俘获伪军 700多人。日军第三旅团长长谷率领兵车到双城车站,被自卫军一阵猛扫,被击毙不少。日军闻讯,急令田岛旅团增援,并出动飞机20多架。日军两个旅团,伪军6个旅,分三路向哈东进犯。自卫军伤亡惨重,弹药被打光,李杜坚持在前线,要与阵地共存亡,幸被部下救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政府执政,李杜闻讯,向国联发出电文,誓死反对。4月2日,马占山发表抗日通电,王德林救国军,辽宁各地义勇军兴起。李杜率自卫军和马占山等各地义勇军一起反攻哈尔滨,日军派出大批装备精良的部队进行大规模围剿,马占山部被击败,李杜、王德林等部经过异常残酷的战斗后,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而败走麦城。几经辗转后,李杜到了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1月18日,各义勇军首领在汤原兴隆镇召开联席会议,统一组织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李杜再次被公推为总司令领导抗日。

1936年,张学良决心停止内战,与共产党讲和。他让李杜与共产党取得联系。李杜内心兴奋,因为他早有此意。在李杜的积极斡旋和推动下,终于促成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在抗战期间,李杜一直与共产党保持着友好而亲密的关系,1945年,李杜秘密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一名特别党员。抗战胜利后,由于李杜坚决反对内战,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猜忌和迫害,令其退出军籍,停掉了他的所有薪资俸禄。然而李杜不畏强权,仍以不屈的精神投身到反蒋、反内战的民主进步运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