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初,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的地位都很高,文官一般都是省级以上的,武将则是少将以上的,比如上将王陵基,中将王耀武、杜聿明、廖耀湘、宋希濂等等,少将还有沈醉、杨伯涛、邱行湘等等,无一不是大名鼎鼎的国军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还有几位校级军官,也被送到了这里,比如章微寒,就是一位军统上校,人数非常少。

那么,为什么要把几位校级军官也送到这里呢?原因是他们都是军统的人。

看到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军统的人都是搞暗杀的,比如白公馆、渣滓洞,杀害了无数进步人士,每个人都血债累累,因此要对他们严加审讯。

其实这是错的,比如军统大特务张严佛,因为杀害过八路军高级参议宣侠父,建国后一直提心吊胆,怕被揪住这件事不放,但是,同为军统特务的沈醉给他开导说:“那时候是各为其主,共产党是不会追究的,你看杜聿明、王耀武这些人,比你杀的人多得多了,他们都没事,你也不会有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严佛说:“杜聿明、王耀武是在战场上杀人,跟我们不一样。”

沈醉又说:“你再看康泽,在军统比我们的官更大,杀的人也更多,不是也没事吗?此一时彼一时,共产党是不会揪住这些不放的。”

张严佛这才松了口气。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战犯之所以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并不是要“严加审讯”,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好的待遇,不再戴枷锁,可以自由活动,不管是吃饭还是劳动、学习,都比以前要好得多。

那么,为什么军统的校级军官也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呢?这就要说到戴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长期的宣传中,戴笠被演义成了一个嚣张跋扈、贪图享受的恶棍,但实际上,戴笠这个人非常低调,生活也非常严谨,很懂得中庸之道,这从他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

戴笠原名叫戴春风,考上黄埔军校后才改成了戴笠,这个名字出自晋周处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

“戴笠”,指的就是身份、地位低下的人,但是身份高的人见了他,也得下马行礼。

而且,因军统的特殊性,受到了各派的嫉恨,所以戴笠严令军统人员要低调行事,比如军衔,最高只能到少将。

很多人都认为,戴笠是中将军衔,其实这个中将是他死后追授的,活着的时候一直是少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戴笠都只是少将,可想而知,下面的人的军衔得有多低,只有毛人凤等少数的几个人,才是少将,其余的大多数人,都是校级军官。

当然,这是戴笠生前的情况,等到他死后,军统有不少人的军衔也都有提高,比如毛人凤晋升为中将,沈醉晋升为少将。

所以,战犯管理所也知道,军统的人大多数都是低衔高配,就把几个校级军官也拉了进来,享受将军的待遇。

这个说法,不是客栈凭空想象的,而是沈醉亲自总结出来的,可信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