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王府井同仁堂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杨奇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觉中国供图

9月22日

秋分

俗话说,秋冬进补,来年打虎。一到了秋季,天气渐凉,摆脱了“苦夏”造成的影响,不少人开始有了食欲,也想要通过补益来调理健康问题。

中医讲究“秋冬养阴”,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做好“秋收冬藏”。那么在秋季,具体应该怎么进补?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不同体质的人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补益方法呢?

秋分节气

宜调理阴阳平衡

常言道,一夏无病三分虚。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经历了一整个酷暑后,人体阳气多多少少耗散了一些,容易出现虚证的表现。而秋分节气昼夜平分,自然界重新平衡阴阳,此时正是调理人体阴阳的好时机。

在中医五行中,秋属金,对应肺,人在秋天肺气旺盛,且燥邪易犯肺,肺系疾病在秋季更为多见,故此时养肺尤为重要。无论男女老少,特别是患有慢性肺病的人群,更要做好养肺润燥,例如在日常饮食中,用百合、莲子、山药、梨皮等一起煮水喝,就能起到养肺的作用。若是患有慢阻肺、老慢支等慢性肺病的老人,可遵医嘱通过服用中药做更有针对性的调理和补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补益与治疗一样,不可盲目进行,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特点和健康状况来辨证施治。例如,小孩和年轻人往往容易有热证,如果舌质偏红、咳嗽有痰,可在养肺的同时,在竹叶、竹茹、鱼腥草、杏仁、芦根、苏子叶等中药中选择一到两种一起煮水喝,达到清肺热的作用,等舌质变成淡红,就说明问题基本解决了。再比如,现在的人不少都有湿气重的问题,表现为咳嗽少痰、大便稀黏,这种情况下,在养肺的同时还需要健脾祛湿,可在寇仁、杏仁、薏仁、荷叶、煎砂仁、陈皮等中药中选择几味来煮水喝。

另外,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也是情绪问题高发的时节,其可能引起肝郁化火,造成虚火旺的问题,也需要在秋季通过滋阴来调理。

以通为补 进补不可盲目

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不少人一上来就说自己气血虚、脾虚、肾虚,问医生能不能给补补,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亚健康人群由于饮食习惯差、运动量不足、作息不规律等因素,身体往往存在痰湿、血瘀等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问题,症状表现与虚证很像,但这并不是虚证,而是瘀堵,此时进补会适得其反,应该以通为补。

一个人是否存在虚证,究竟哪个脏腑有虚证,是阴虚还是阳虚,很难自己判断,需要通过医生辨证,切忌在秋冬跟风进补。

再来说说虚不受补的情况。对于脾胃虚弱、运化能力差以及湿热重的人群,不可一上来就“用猛药”,脾胃无法将补进去的营养物质吸收,反而会加重身体的瘀堵。

现在不少人都有上热下寒、中焦湿气重的问题,稍微补一补就上火,建议遵医嘱先调理再进补。

中医讲究针对每位患者的健康状况辨证施治,对于脾胃虚弱、可能会出现虚不受补问题的人群,一般会先使用“开路方”,帮助患者调理好脾胃,再进一步针对虚证来进补。

避免上火 补益应“少火生气”

《黄帝内经》中讲“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也就是说用温和的药来慢慢调补,才能提升人体的元气,反之用过猛的热性药物来补阳,则会适得其反,损耗掉人体的元气。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用药过猛,身体反而更加不适。

那么食补是否可以与药补相搭配呢?不少人有个误区,认为补益就是吃中药。而实际上,养生补益应以食补为基础,如果人体阴阳失衡的问题较重,只通过食补无法调理,再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通过服用中药来调理。

秋季补养肺气、滋阴清热,可多食用一些时令蔬菜,也可烹饪一些食疗方,如一颗梨子的梨皮、陈皮10克与一些百合一起煮水喝,或在煮粥时放一些山药、莲子等健脾胃,都是适合全家人一起在秋季吃的食疗方。

“健康养生大讲堂·秋冬进补 提升免疫力有诀窍”科普讲座

北京晚报《健康周刊》策划的“健康养生大讲堂”互动直播栏目于2021年正式开讲。结合二十四节气、健康日等特殊时间节点,邀请三甲医院医生、知名养生专家、健康领域学者、国家一级营养师等嘉宾,通过浅显易懂的科普方式、真实的诊室故事,帮助大家了解常见病防治知识,从日常点滴做起,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避开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误区。健康养生大讲堂至今已开播60余场,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

今年,健康养生大讲堂焕新升级,继续陪伴大家一起关注生活中那些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9月29日,在“十一”假期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将走进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科建集团”),举办一场以“秋冬进补 提升免疫力有诀窍”为主题的健康科普讲座,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杨奇君将来到现场,为北科建集团的职工及直播间的观众讲解中医的秋季养生之道,分享不同体质人群的秋冬进补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应避开的健康误区,帮助大家度过凉爽秋日。

9月29日15:00

直播平台:

北京日报客户端京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