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国战役“总结”,看看和现在传统的“总结”有何不同,妙哉

八年抗战期间,前线战场每场战斗的规模不大(日军只有两个半师参加,中国军队主要包括第七十四、七十、七十二、四十九军,加上武宁方向的第七十八军,只有五军),战区很小(从泉港到安义,南北约80公里;从南昌附近到上高东,东西距离只有80公里左右,属于日军所谓的“短程切断行动”,持续时间不长(3月14日到4月9日,只有27公里天)。然而,对于中国军队来说,这是一场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并取得胜利的罕见战斗,在当时被称为“上高大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高战役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军官良好的战斗素质和正确的作战指挥,得益于全体官兵的战斗精神,得益于体现中国军队和人民的民族完整性的以死相待的英雄精神,以及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这次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之所以打赢这场仗,是因为我们根据敌人的情况,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计划。日军人数不多,但很傲慢。他们想用不到两个半师的兵力歼灭中国第十九集团军主力(特别是第七十四集团军)。刚集结时,中方就下定决心,决定在一、二线阵地进行抵抗,拖延、消耗日军,并将主力控制在机动阵地上;日军在进入三线主力阵地前相当疲劳,他们集中兵力反击。战斗结束后,日军想进行向心联合进攻,但中国第70军反其道而行,故意离心撤退,诱使北路日军进一步北上,不仅破坏了日军的联合进攻企图,但也暴露了日本人右后方的中间路线。后来,第49军在南路击溃日军,暴露了日军的左后方,使日军只单独取得进展,没有联合进攻,反而使中路日军陷入了中国军队包围日军的有利局面。这样,从战役的第一步开始,中国军队就会主动出击。”对别人,而不是对别人”是赢得比赛的第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在中线主力突破一二线阵地时,不顾侧翼暴露的危险,更加嚣张,继续进攻中国的三线阵地。中国第七十四军依靠既定阵地,安分守己地等待工作,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与日军猛烈进攻进行了六天的战斗,赢得了时间,使第七十、七十二、四十九三军两翼及时到达战场,集中优势部队对第34师团形成包围,按照预定的方针,在预定的战场上实现预定的计划。这是第二场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前,战区道路被彻底摧毁,给日本汽车、战车和重炮的行动造成障碍,使其优势装备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增加了运输和补给的难度,这也是赢得战争的重要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中方包围了日军第34师,该师被严重孤立,精疲力尽,伤亡过半,范围非常狭窄。3月24日至27日,日军连续三天进攻,但仍未能彻底歼灭。3月27日以后,在兵力不大的日军增援部队的支援下,允许他们从围城中拖出大批伤员,显示了中国军队的进攻精神和战斗精神,进攻力量太弱。正如中国军事权威在《高中会战回顾》一书中所说:“中道之敌,不分两翼之托,是我们独行围歼之良机。”。此时,我军第74军全军在前方,第70军在后方,第49军(不足1师)在右侧,第72军在左侧。战局不仅四面包围,而且还有三千余敌,他们在最强大的力量的包围中失去了支援。他们有望一举歼灭他们。当包围圈的南北直径缩小到5公里时,敌人突围逃跑,士兵未能达到歼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