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贤君,虽然在位时间只有短短9个月,但颁布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为开创“仁宣之治”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讲,朱高炽仅仅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就扭转了朱棣22年执政积累的弊端,他的政治智慧、政治手段以及战略眼光非常人所能及。明史对他评价为“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高炽历史画像

然而,虽然朱高炽有着过人天赋,但他的执政之路走得却异常艰辛——朱棣在要不要选他作继承人这件事上犹豫了很久,一度想要立他的弟弟朱高煦为太子。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朱高炽天生“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挟之行,恒失足”(《明实录》,1962年版),说白了就是形象太不过关,不符合朱棣对皇帝的形象要求。而他的弟弟朱高煦则“长七尺 ,轻骄善骑射,两腋若龙鳞者数片”(《明史》卷118),而且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深得朱棣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高煦(左图)与朱棣(右图)剧照

一边是嫡长子,是最合法的继承人,一边是自己最喜爱的儿子,朱棣也拿不定主意该立谁,询问大臣的意见,却发现大臣也分为了两派,文官集团多数支持立朱高炽为太子,因为这符合祖制;而武官集团则主张立朱高煦为太子,理由是军功累累。犹豫不决之时,朱棣询问大才子解缙的看法,解缙先是表示朱高炽仁厚,天下归心,这套说辞朱棣已经听了无数遍,不为所动,紧接着解缙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好圣孙”,朱棣听后立刻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缙雕塑

于是乎,后人便认为朱高炽是靠着儿子朱瞻基才登上皇位的,但小编想说,解缙的话虽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绝对不是朱高炽能够当上太子的最根本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一方面,虽然朱瞻基乃是朱棣应梦而生,确实颇得朱棣的喜爱。但朱瞻基是1398年出生,朱高炽被立为太子的时间是1404年,此时朱瞻基已经6岁左右,换句话说,在朱棣还不是皇帝的时候,朱瞻基就已经出生了(朱棣登基时,朱瞻基4岁),如果真是因为朱瞻基的原因,根本就不会有后来的朱高炽与朱高煦的太子之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瞻基历史剧照

另一方面,朱棣是何等狠辣果决之人,“靖难之役”因为他无辜惨死了多少百姓,他都不曾有任何愧意,因为在他眼里江山永固比什么都重要,“好圣孙”确实不假,但与自己的江山相比还是不够分量。他登基之后果断的处决了尚且是藩王的几个亲兄弟,就连帮助自己的宁王都没有幸免,也从侧面说明了他的狠辣,如果说仅仅因为自己喜爱这个孙子,就立朱高炽为太子,这完全不是他的作风。

那么,既然“好圣孙”不是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根本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朱棣选择这个不是很满意的候选人作为帝国的太子呢?分析太子之争的始末,小编感觉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第一,立诸规则早已定好,朱棣不敢轻易违反祖制。朱元璋在刚建立大明王朝的时候就定下了太子的产生原则,即:立嗣以嫡不以长, 立嫡以长不以贤(朱元璋《皇明祖训》),而朱棣发动“靖难”口号就是“清君侧,恢复祖制”,如今祖制黑纸白字的摆在面前,如果他不愿意遵守,那“靖难之役”才刚刚胜利两年,帝国尚未完全恢复,最关键的是朱允炆尚未找到,随时可能在某个地方突然跳出来,指责自己的大逆不道行为,如此情况下,他断然不敢弃祖制于不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剧照

第二,文官集团冒死持续施压,朱棣不敢轻易冒险。在储君之争中,朱高炽得到了绝大多数文官的支持,这其中包括大才子解缙、名垂青史的“三杨”等重量级人物,朱高煦虽然获得了多数武将的支持,但是“靠武将打天下,靠文人治天下”的道理,出生皇家的朱棣不可能不明白。何况在他攻入南京城之时,已经一怒之下杀了无数文人,包括“读书人的种子”解缙,如今面对寸步不让的文官,他不可能也不敢再实行一次屠杀,毕竟大明帝国这个庞大的机器,还要靠着这些人来维持运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文官剧照

第三,朱高煦盲目自大,已经触碰到朱棣禁区。朱高煦仗着自己军功多,做事肆无忌惮,多有违法乱纪之处,对此朱棣出于对他的疼爱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朱高煦行为做事越来越不收敛,在成功压制了朱高炽之后,竟然说出“我英勇,岂不类秦王世民乎”,朱棣乃是靠谋反起家,对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极为清楚,也非常震怒,可以说即便是没有解缙的最后致命一击,朱高煦也难逃最后被强制出京任职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高煦剧照

第四,明朝久经动荡,迫切需要一个仁厚的君主来恢复元气。明朝刚刚成立的时候,纲纪混乱、名不聊生,朱元璋虽然励精图治,但是由于晚年深陷杀戮之中而不能自拔,给明朝带来不了不少的磨难;朱允炆倒是坚持以仁政治国,但还没有完全来得及展开就被朱棣给赶走了。朱棣执政期间也算勤政,但是干了太多下西洋、修书、亲征、迁都等劳民伤财的事情。可以说,明朝自建立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整,如今朱高煦虽然像他自己,但行为多有不端,上下怨念很深,反而是朱高炽虽然行动不便,但宅心仁厚,很有仁君的潜质。

所以,综合来看,解缙虽然在最恰当的时刻完成了制胜一击,但并不能把朱高炽能当上太子草率的归结为“好圣孙”。朱高炽在太子之争中胜出,是多方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也是朱棣综合权衡利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