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生命体,也是能量体,时刻不能离开能量,因此时刻都要吸收营养并演化能量。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看,人体营养有三大物质来源:水(饮)、谷(食)、天地精气。

《灵枢·五味第五十六》: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灵枢·五味第五十六》:“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越解读:

人体营养的两大物质来源,古代称为水、谷,或称为饮、食。水谷饮食都到胃中消化。

谷有五味,水没有五味。因此,谷的消化过程比水要复杂很多。

谷在胃中腐熟之后,分成三种形式:谷气(气态)、津液(液态)和糟粕(基本为固态)。

谷气是谷的“精微”,又分为三种形式和三种相应的走向:

1、走五脏,成为“脏气”:“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可见,五脏之气(营养、能量),都来源于谷之“精微”。

2、走经络,成为“营卫”:“别出两行,营卫之道”。谷之“精微”,主要是走五脏,供应五脏;“别出”,就是分出另外两个途径,走外周身体,成为“营卫”之气。关于营卫,请详参笔者另外的文章。

3、走胸中,成为“大气”:“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这个“大气”,也就是呼吸之气。这里的“气海”,是指胸中(膻中)。这个“大气”,也称为“宗气”,不属于五脏的脏气,也不属于外周身体的“营卫”之气,而是“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的气。这个“大气”,还包括“天地之精气”(其中包括现代科学发现的氧气)。“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也就是说,靠呼吸而吸入的“天地之精气”,吸入一份,却要呼出三份,那差额的二份,就要靠“谷”气来补充。“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就是说如果不食谷(不吃饭),那胸中的“大气”半天就衰少了。前贤张锡纯对这个胸中“大气”有独特的研究与贡献,如升陷汤。

以上是谷气的三种主要形态,至于谷所化的津液(液态)和糟粕(基本为固态)以及水(饮)的消过吸引过程,后续再论述、解读。

炎黄国医研学者吴越

2024年10月1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重提示:本文旨在弘扬传统中医经典,传播炎黄国医文化,如果文中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

而且,出于对平台规则的遵守,也不发表有关医疗、医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问题。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经方是中医的核心,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笔者的经验: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

吴越心愿:提炼中医理论,完善经方体系!为想学中医又不得其门而入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医学习阶梯,为学医多年而不能突破尚有很多疑问难解者提供系统明析的透彻解惑,为从医多年而自感不能再提升难以应对疑难痼疾者提供以医入道的升华指引。愿中医弘扬世界,广济众生!

附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阳主阴从”高效养生法》等自助中医普及课程。

B、针灸系列:《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门一日通》与《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道一点通》等

C、经方系列:包括由浅入深的《分类讲病》《经方易用》《经方直用》《经方逻辑》等阶梯

其中,《经方逻辑》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附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