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扫墓祭祖无可厚非,祭奠先烈也不足奇。

可偏偏有些人“别出心裁”,跑到孟良崮去祭奠张灵甫,甚至俨然掀起了一股不正之风,属实令人无语。

当年粟裕之子粟戎生就曾写信怒斥,可仍旧有人不知悔改,宣扬张灵甫抗日有功,他们去祭奠也是无可厚非。

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历史上的张灵甫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去孟良崮祭奠他只会沦为笑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不足称道的党国忠臣

1903年,张灵甫出生于陕西长安,后大学肄业,加入训练团,又经人推荐成为黄埔军校4期学员,此后便一直跟着蒋介石。

由于起步晚,他早年没什么名气,真正让他进入大众视野的,还是一桩“杀妻案”。

那是1935年的冬天,张灵甫带妻子回老家探亲,借住在堂哥家中。

结果张灵甫意外得到一份文件,怀疑妻子是共产党员,于是某天猛然拔枪将妻子射杀。

此事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张灵甫妻子的家属更是将此事诉诸法庭,只不过始终没能立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还是事情闹到了于凤志和宋美龄面前,张灵甫才被查办。

不过张灵甫当时虽然被判了死刑,但由于蒋介石包庇,所以张灵甫并未受到什么实际处罚。

风头过去后,他改了个名字就重新回到军队了。

此后,张灵甫虽然成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师师长,但表现一直平平,并没有引发太大关注。

直到“孟良崮”战役之后,他又出名了。

因为那场战斗中,他“以命报国”,获得了蒋介石的青睐。

于是蒋介石不仅将他渲染成了“党国第一忠臣”,还不断神化他,让他成了所谓的抗日十大名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张灵甫抗战时根本没有什么贡献,这点从勋章和史料两方面都可见端倪。

先说勋章,“国光勋章”这种高级勋章张灵甫没拿到也就罢了;

次一等的青天白日勋章和再次一等的抗战胜利勋章,张灵甫也没拿到,他只拿到了四等云麾勋章。

要知道,青天白日勋章和抗战胜利勋章都授予了100多人,张灵甫连这都没拿到,凭什么入选“抗日十大名将”?

充其量只能算有些许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史料,民国时期曾出版过一本《抗战伟人传》,其中有不少国民党官员,比如说杜聿明、廖耀湘以及王耀武等人,偏偏就没有张灵甫;

台湾后来录制的《国军抗战全纪实》中,对李宗仁、薛岳、王耀武等人都有记述,偏偏又没有张灵甫。

这足以证明张灵甫在抗战期间确实表现平平。

事实上,蒋介石渲染张灵甫的点,也一直都是“忠诚”,至于抗战的功劳,不过是一笔带过罢了。

由此可见张灵甫抗战功劳有限,不值得去孟良崮祭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移花接木的抗日名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张灵甫根本就不是抗日名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吹嘘他,甚至不惜跑到孟良崮去祭奠他呢?

答案很简单,有人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把王耀武的功劳嫁接到了张灵甫的身上。

首先,74军在抗战期间立下累累功勋的时候,还不叫“整编74师”,那时候的军队指挥官也不是张灵甫,而是王耀武。

此人一身本领,其指挥能力连粟裕都认可,称他是

“将军中较有指挥才干者”

虽然不是黄埔一期学员,但是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都不比杜聿明等人逊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中,王耀武都有出色表现,在第1次谭家桥战斗中,更是击败粟裕,成为了粟裕的“宿敌”。

抗战期间,他领导的部队是淞沪会战、长沙会战、上高会战等战役的主力,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74军才成为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

不过,蒋介石对王耀武有所猜忌,所以抗战结束后就把74军从他手里摘了出来,转交给了能力一般,但是更加“忠诚”的张灵甫。

对74军缺乏了解的人,很容易就把74军取得的成绩归结到张灵甫身上,再加上有人故意遮掩,张灵甫慢慢就被推上了抗日名将的神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在抗战期间,张灵甫不过是74军的中高级军官,在74军中只能说是泛泛之辈。

甚至,由于张灵甫停妻、杀妻、休妻的一系列行为,74军的众人也不服他,人事处处长更是公然称他为“登徒子”。

别说是74军的将领了,就连他之前的老上司胡宗南,都对他看不上眼。

在抗战之前,张灵甫其实是胡宗南的下属,只不过他被判死刑,也就从队伍中离职了。

后来抗战爆发,他被“特赦”,第一时间就想重回第一军。

谁曾想胡宗南瞧不上他,直接把他拒之门外,最终还是王耀武拉了“学弟”一把,把他纳入了自己的队伍里。

只是王耀武怎么也想不到,张灵甫不仅会将他一手建立起来的74军毁于一旦,甚至会把他在抗战里的一应功绩,都嫁接到自己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是王耀武知道,后来人会宣扬“张灵甫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等100多次战斗,作战勇猛”;

且跑到张灵甫的殒命之地孟良崮战场去祭奠这位“抗日名将”,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只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张灵甫也不会因为整编74师师长的身份而真的被认可。

恰恰相反,张灵甫作为死硬反共分子,对解放区军民作出的累累罪行将被铭记。

他的败亡,是解放区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大家共同的期待。

或许也正因如此,后来有人去祭奠张灵甫的时候,粟戎生才会那么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回望惨烈的孟良崮战役

张灵甫的败亡,要追溯到1947年3月,当时蒋介石纠集了24个整编师,将近50万人,对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

彼时,粟裕、陈毅等人并没有慌乱,反而整顿兵力,等待机会,果然,在5月11日前后,机会来临了。

当时汤恩伯兵团正在缓步推进,而张灵甫指挥的74师,则是宛如箭头一般,急行军在大部队之前,俨然已经与大部队脱节。

张灵甫自诩胜券在握,想要抢功,殊不知他已经成为了粟裕和陈毅等人的目标。

粟裕和陈毅派出华东野战军的两个纵队引诱,张灵甫果然上当,带领74师猛追。

最终被引诱到了孟良崮地区,被华东野战军重重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张灵甫意识到不对劲,一边向四周友军求救,一边伺机准备展开突围。

不过,粟裕和陈毅等人为了吃下74师这个“五大主力之一”,早就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再加上国民党内部争斗严重,其余友军不肯前来支援,最终74师被华东野战军全歼,张灵甫也在此战中殒命。

此战,我军可谓大获全胜,然而伤亡情况同样也令人心惊。

一来,74师无愧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名号,装配的是全套美式装备,火力凶猛、战斗力充沛;

二来,孟良崮易守难攻,无形中加大了我军的攻坚难度。

最终,是在沂蒙山民众的帮助下,我军才坚持了三天三夜,最终取得战争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有无数民工用小推车推水送粮、抢运弹药;

无数民众自发给我军当向导、看押俘虏,无数沂蒙儿女给我军指位置、架板桥;

我军能否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还犹未可知。

正如当时当地民谣所说的那样:

“最后一碗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当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为了取得此战胜利,我军阵亡2000多人,另有9000多人受伤,还有不少民众受战争波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下,后人纵然去孟良崮战场上祭奠,也应当祭奠我军牺牲的烈士,祭奠那些民众的冤魂,而不是祭奠张灵甫这个刽子手。

实际上,说他是“刽子手”还是轻的,说的更直白点,他就是蒋介石坐下鹰犬。

带领74师进入解放区后,张灵甫做了多少坏事?

割耳活埋、剖腹铁烙这些还是轻的,他甚至还惨无人道的制造了一系列酷刑。

比如说“剪刺猬”、“穷小子翻身”等等,有些手段甚至比日寇都凶狠。

另外,他还支持“还乡团”,大肆迫害鲁南根据地的干部和群众,桩桩罪行罄竹难书。

也正因如此,沂蒙民众才会那么拥护我党我军,誓要将张灵甫一部打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牢记历史,明辨是非

在这种背景下,粟裕之子粟戎生偶然得知,有很多人去孟良崮纪念馆祭奠张灵甫。

这让他十分不能理解,特意给山东军区的领导们寄出了一封信件,信中如此说道:

“张灵甫于此处殒命,若是家人去那儿祭奠,倒也合情理,可旁人怎么能去?”

“若孟良崮纪念馆中,祭奠张灵甫一事蔚然成风,牺牲的烈士何以瞑目?”

粟戎生的话,振聋发聩,也迅速引起了山东军区领导们的重视,此事才逐渐断绝。

实际上,大多数民众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和粟戎生相仿,更有人指出:

“若真要祭奠张灵甫,也应到他有功之处去,比如说万家岭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当年74军在万家岭战斗中,的确给日军带来了不小打击。

虽然当时指挥74军的是王耀武,而不是张灵甫,但他勉强也能算个参与者。

至于其他地方,用以群众祭奠张灵甫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尤其是孟良崮这类地方,祭奠张灵甫无疑是对那些牺牲在他手下的英烈们的侮辱。

从功绩上看,张灵甫是不值得吹嘘的,就连他所谓的“忠诚”,也不是忠于革命。

而是忠于封建腐朽的四大家族,忠于贪污溃烂的国民党,忠于妄图独裁的蒋介石。

这种“愚忠”,不值得称道,更不值得纪念。

对于部分人群去孟良崮纪念馆纪念张灵甫一事,我们之所以要批评抵制,不仅是因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更是因为我们要牢记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忘记等同于背叛”。

倘若张灵甫真的被渲染成了所谓的抗日名将,那么那些真正有贡献的抗日将领该情何以堪?

再者说了,虽然蒋介石极尽渲染,说张灵甫是在孟良崮战役中“杀身成仁”。

但是张灵甫是否是“自杀尽忠”,还有待商榷,毕竟根据记载,他中弹的地方在后脑,这怎么看也不像是“自杀”。

想想也不难理解,毕竟抗战英勇死战还能称得上是“为国尽忠”,解放战争为蒋介石效死实在是不智之举。

在这一点上,王耀武就显得很清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中,他有心避战不说,在济南战役前夕,他更是释放了城中的大量共产党员,然后叮嘱手下:

“今时不同往日,内战尽力即可,打不过就投降,不要动了轻生的念头。”

结果不言而喻,后来的济南战役中,他带着一个营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然后就被俘了。

被俘后也没有寻死觅活,反而直接公开身份:“我就是王耀武”。

与张灵甫相比,他的结局也好上许多,1959年就被特赦了,还成为了政协委员。

后来由周总理亲自牵线,于1966年结成了一桩婚事。

这个故事也警醒我们,一定要时刻抱有警惕之心,牢记历史、明辨是非。

不要错把张灵甫这类人当成英雄,亦或者说“榜样”,要树立正确观念,抵制恶意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