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1854年1月8日出生于今福建省侯官县盖山镇阳岐村的一中医世家。
父亲为救病人染病去世后,13岁的严复放弃科举“正途”,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后赴英国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Royal Naval College)学习海军。毕业回国后,先后任教于福州船政学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执教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期间,严复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如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及北洋大学教务提调(即“调度”)王劭廉、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等。
1896年,严复创办了俄文馆,这是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后与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此间,他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并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奠定了其在近代中国成为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的地位。
翻译《天演论》时,严复首创了完整的翻译标准,明确提出“信、达、雅”的原则:信(faithfulness)指传达原文内容忠实准确,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则是说译文有文采,文字典雅。这个三字原则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此后的中国译者都深受此“三字经”影响。
1898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严复阐述了变法主张,并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入天津,严复倾注20年心血的北洋水师学堂毁于炮火之中,被迫离开天津迁居上海。在上海,他参加了汪康年、唐才常发起的“中国议会”,被选为副会长。
1901年,严复应开平矿务局总办张冀邀请赴天津主开平矿务局事,后任该局总办;1902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总办”是清末的官署或办事机构的主管人员,也称督办,其副职称为“会办”,资格比“会办”略次的称为“帮办”。
1904年冬,开平矿务局发生诉讼事件,严复被邀前往英国伦敦进行交涉。1905年,孙中山由美洲到达英国,特意拜访了严复,二人有过长时间会谈。
1906年,严复在上海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此后出任复旦公学校长(严复为该校第二任校长);后又被安徽巡抚恩铭聘去任安庆任安徽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
严复到任之前,学校管理混乱,成为一个混“功名”的地方。严复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在一次题目为《张巡论》的考试后,严复亲自检查卷子,发现了一篇被判为40分作文,兴奋得连声赞叹。看完后,他把作者王恺銮叫来,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并自掏腰包当场奖励10块银元。随后,评卷的教习把考卷上的40分改成了90分;更有意思的是,严复做完这事就去写信,告诉了外甥女,并且写道:“可惜吾女尚小,不然,真可妻也。”
1908年后,严复在北京任学部审定名词馆总纂、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等。1910年,严复被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1911年,创作大清国歌《巩金瓯》。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首任校长。
1913年,严复任袁世凯总统府外交法律顾问;1915年5月,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1915年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
筹安会打着“学术团体”的招牌,宣称宗旨是“筹一国之治安”、“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何者适于中国”;实则是伪造民意,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发布惩办通缉帝制祸首令,严复避祸于天津。
1920年,严复因哮喘病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养病。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
严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曾被康有为称为“精通西学第一人”,梁启超对他的评价是“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毛主席对他的评价也很高,曾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