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广西崇左市天等县迎来晚稻收获期,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

每年霜降时节,恰逢广西多地晚稻收获之季,人们在此期间举办传统的霜降节,欢聚一堂庆祝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4日,在天等县进结镇,村民在晾晒稻谷。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4日,在天等县进结镇结安村,村民在收获水稻(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3日,演员在天等县霜降节开幕活动中展示壮族打榔舞。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4日在天等县进结镇结安村拍摄的稻田(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4日,在天等县都康乡,收割机在田间收获水稻(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3日,演员在天等县霜降节开幕活动中表演。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4日在天等县都康乡拍摄的稻田(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3日,演员在天等县霜降节开幕活动中展示壮族打榔舞(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3日拍摄的天等县霜降节开幕活动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3日,演员在天等县霜降节开幕活动中展示壮族打榔舞。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4日,在天等县都康乡,收割机在田间收获水稻(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霜降:秋季的告别与冬季的问候

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当太阳运行到黄经210度时,我们迎来了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节气。霜降不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更是一个气候变化的象征,它预示着天气渐冷,初霜出现,万物开始进入收藏的阶段。

霜降的气候特征

霜降时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显著增大。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夜晚的温度可以迅速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凝结成霜。这种霜冻现象对农作物有着重要影响,它标志着农作物进入收获和储存的关键时期。在黄河流域,此时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枯黄,片片凋落。而在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然而,在华南、福建、云南和四川的干热河谷地区,霜降时节仍然是夏天,气温可以高达30℃以上,甚至出现高温天气,堪称顶级“秋老虎”。这种南北温差巨大的现象,使得霜降成为一个极具地理特色的节气。

霜降的物候现象

霜降时节,自然界的万物也呈现出独特的景象。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时,豺狼等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树叶枯黄掉落,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这些物候现象生动地描绘了霜降时节自然界的变迁。

霜降的传统习俗

在中国,霜降时节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地区,人们有赏菊、登高远眺的风俗,以表达对秋天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而在一些地方,如闽南和台湾,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人们认为,在霜降时节进补,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

此外,吃红柿子也是霜降时节的一种习俗。在民间,人们认为吃红柿子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这个习俗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有关。相传,朱元璋在霜降时节因饥饿而吃柿子救命,后来做了皇帝后,他封柿子树为“凌霜侯”,并在民间流传开来,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霜降的地理意义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霜降不仅是一个气候变化的节点,更是一个地理空间差异的体现。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霜降时节的气候和物候现象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而南方地区仍然保持着温暖的气候。这种差异使得霜降成为一个极具地理特色的节气,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了解自然变化的重要窗口。

霜降是秋季的告别与冬季的问候。它标志着自然界从收获到收藏的过渡,也预示着人们从忙碌到宁静的转变。在这个节气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和物候的变迁,还可以领略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让我们在霜降的时节里,用心去感受自然的变化,去品味生活的美好。

责任编辑:程家康